文藝復興時期一般指十四至十六世紀。這個時期歐洲發生了一場復興久被湮沒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學術運動,稱為“文藝復興”;其實它是新興資產階級所發動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時期實質上就是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歐洲,在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即雇傭勞動關系。隨著手工工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市民資產階級。航海事業的發達和美洲的發現,給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資產階級在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迅速成長起來。他們在經濟上要用商品經濟取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政治上則同封建貴族進行長時期的較量;而在思想文化方面,他們興起了一場復興古代文化的運動。其實,這場運動正是新興資產階級形成自己思想體系的運動,他們用一種新的思想去反對封建思想和教會思想,以此達到在政治上、經濟上同封建勢力相對抗的目的。文藝復興首先發生在意大利,因為意大利是“第一個資本主義民族”。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其次,意大利是古代羅馬文化的直接繼承者,羅馬文化就是意大利的民族文化,這就為意大利作家搜集、整理古代文化提供了條件。但丁在《神曲》中贊美希臘羅馬作家,吹響了文藝復興的序曲。彼克拉克到各地旅行,收集古籍,在寺院中抄寫古代稿本,標志著文藝復興的真正開端。第三,從十四世紀以來,一些東羅馬帝國的希臘文學者陸續來到意大利,在一些城市講授古代希臘的哲學和文學。特別是一四五三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土坦耳其人攻陷后,大批學者攜帶希臘文著作逃到意大利,這就在西方人的眼前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由于佛羅棱薩既是最早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城市,又是歐洲各國通往羅馬的咽喉,再加上它的政治生活的活躍,所以它成為文藝復興的發祥地。這里不僅出現了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這樣一些大作家,還出現了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樣一些大藝術家。十五世紀下半,由于意大利四分五裂,成為法國、德國、西班牙的爭奪對象,文藝復興運動逐漸衰落下去。由于意大利的影響,特別是地理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歐洲各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所以文藝復興運動先后在法國、西班牙和英國發生,到十六世紀末,文藝復興作為一場運動,在歐洲告一段落。
在文藝復興運動中形成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和世界觀,即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與封建思想和神學相對立,以人權、人性和人力來反對神權、神性和神力,主張人生幸福、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起到了巨大的反封建的進步作用。當時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都以不同的形式體現了這個時代精神。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文學包括民間文學、城市文學、封建文學和入文主義文學。其中民間文學成就較大,而人文主義文學則是當時的主流。民間文學表達了人民反對教會統治、追求知識的愿望,如德國民間關于浮士德的傳說?!陡∈康虏┦康纳健?1587)描寫民間人物浮士德違背教規與魔鬼訂約的故事,富有生活氣息,很受人民的歡迎。民間文學也反映了農民和城市手工業者反對封建統治的情緒,如大量的民歌和關于厄倫史皮格爾的故事。《梯爾·厄倫史皮格爾》(1515)以農民厄倫史皮格爾為主人公,串連了很多民間故事與笑話,反映了農民對封建貴族的不滿情緒及其對宗教改革的要求。民間文學也表現了城鄉破產者的不幸命運,西班牙的流浪漢小說在這方面很有代表性,其最著名的作品為《小癩子》(全稱《托梅爾斯河上的小拉撒路》1553-1554)。
人文主義文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的基本傾向是反封建、反教會思想,宣揚人文主義;它不是用中世紀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而是用本民族的文字進行創作,因此都表現了鮮明的民族文學的特征;人文主義文學認為文學是生活的鏡子,強調“摹仿自然”,因此它的基本創作方法是現實主義的,但它也注意積極幻想的作用,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并且在二者的結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文主義文學被稱為歐洲各國的“古典文學”,為古代希臘羅馬文學之后的歐洲文學第二高峰,詩歌、小說、戲劇等各種文學樣式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人文主義文學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大致經歷了早期、中期和晚期這三個階段。十四世紀和十五世紀前期的文學為文藝復興初期文學,這個時期意大利文學有代表性,重要作家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彼特拉克是近代愛情詩的始祖。他用意大利文寫的抒情詩集《歌集》(1330-1374),歌詠了他對女友勞拉的真摯感情,表現了對人間幸福的熱烈要求。他說,我是凡人,只要求短暫的人間幸福。因此,他被認為是第一個喊出了近代人心聲的詩人。《歌集》中占大部分的十四行詩達到了藝術上的完美,成為歐洲詩歌中一個重要詩體。彼特拉克的抒情詩為歐洲各國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薄伽丘熱愛生活,反對禁欲主義,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進了一步,他的代表作《十日談》(1348-1353)發展了中古民間傳奇故事,辛辣地諷刺了僧侶階級,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會中階級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因此被稱為“自由思想的一座紀念碑”。《十日談》出版后立即被譯成西歐各國文學,對十六、十七世紀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發生很大影響,開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先河。十五世紀后半到十六世紀前半的文學為文藝復興中期文學。這個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在法國取得很高成就,代表作家為拉伯雷(1495?-1553),“七星詩社”在完善法蘭西民族語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拉伯雷在《巨人傳》(1532-1553)中以荒誕離奇的藝術形式反映了法國的社會現實,無情地諷刺了教會和經院教育,熱情地贊美了對幸福和知識的追求,表明了作家主張賢明君主統治的社會理想?!捌咝窃娚纭彪m有明顯的貴族傾向,但他們在統一民族語言、創作民族文學的主張方面具有很大貢獻。蒙田(1553-1592)的散文集《隨筆集》(1580)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力量,充滿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懷疑論哲學,特別重視人的教育問題,主張培養“全知全能的人”。散文集無所不談,有“生活的哲學”之稱。英國的培根和莎士比亞都受到過它的影響。這個時期德國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人文主義文學的發展不如法國,創作都用拉丁文。直到十六世紀二、三十年代。馬丁·路德(1483-1564)進行宗教改革,把《圣經》譯成德文(1517-1533),德國民族精神才高漲起來。一些人文主義作家在他們用拉丁文寫成的一些作品和著作中表現了反對封建束縛,爭取自由的思想情緒,如愛拉斯謨(1466-1536)的《愚人頌》(1509),通過愚人的自白揭露教會的墮落,嘲諷僧侶的虛偽,抨擊諸侯的爭權好戰,肯定人間的生活樂趣。胡登(1488-1523)模仿琉善寫的《對話錄》,充滿了戰斗的人文主義精神,提出了德意志民族統一的問題。閔采爾(1490-1528)寫的一些政論文,無情的抨擊了天主教和封建統治者。十六世紀后半,在少數國家延續到十七世紀初為文藝復興的晚期,這個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在西班牙和英國取得了最高的成就。西班牙的戲劇、小說、詩歌十分繁榮,成為西班牙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偉大的塞萬提斯(1547-1616)成為西班牙的民族驕傲,代表作品《堂·吉訶德》(1605、1615)成為世界名著。通過堂·吉訶德及其侍眾桑丘的行俠冒險,小說全面地展示了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西班牙的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訶德這一復雜的藝術形象,一方面無情地諷刺了騎士文學,一方面謳歌了人文主義思想?!短谩ぜX德》對歐洲長篇小說的發展影響很大。維迦(1562-1635)為僅次于塞萬提斯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寫了五十年劇本,共創作了一千八百多部,現在保存下來的有四百六十二部。代表作為《羊泉村》(1609-1613),贊美了人民的斗爭精神,控訴了貴族的罪惡。英國這個時期的重要作家有“大學才子”作家、斯賓塞;莎士比亞的創作成為人文主義文學皇冠上的寶石?!按髮W才子”作家的創作使英國形成了民族戲劇,為莎士比亞的出現開辟了道路。斯賓塞(1552-1599)的長詩《仙后》(1579-1609)描寫了仙后每年在宮中舉行十二天宴會的故事。每天出去一名騎士降妖除難,亞瑟王則參加每個騎士的冒險。長詩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贊美了道德倫理觀念;同時,它也體現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冒險精神、樂觀精神以及對人生的贊美。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代表了一個最輝煌的時代。他一生創作了三十七部劇本,以生動豐富的情節,形象的語言和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藝術典型,謳歌了人文主義的人生理想,揭露了封建勢力和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也表現了賢明君主統治的社會理想。他的戲劇創作被公認為近代戲劇的開山。幾個世紀以來莎劇在世界各國不斷地上演,對莎士比亞的研究,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莎學”。莎士比亞的戲劇、詩歌對近代世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文章流別論
下一篇:文藝大眾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