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藝術品創造審美主體的作用
馬克思說: “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任何其他產品也都是這樣。因此,生產不僅為主體生產對象,而且也為對象生產主體”。這里的生產包括藝術生產。藝術家的審美創造生產了藝術對象,而藝術對象又創造出藝術的審美欣賞者,這個審美欣賞者,就成了藝術對象所創造出來的審美欣賞主體。
欣賞者要欣賞藝術品的意蘊,必須在思維與感覺中重歷作者的體驗,這是欣賞活動的起點,也是接納欣賞對象的基本條件,而且一旦按作品對象重加感受與思維,即基本上接受了作品的審美傾向,便可能按照作品的審美情趣創造自己、改塑自己。
藝術作品在生活中發生了作用,引起了回聲,有時是以欣賞者的順應傾向方式表現出來的,即自身現實條件與欣賞對象在思想傾向和審美情趣上是基本一致的,有接受感染的主體易感條件;而有時卻是以突出的逆傾向方式表現出來的,即自身現實條件與欣賞對象在思想傾向與審美情趣上是不一致的,方向不同或相反,卻被欣賞對象所感染和同化,得到重新塑造,這就是欣賞中的異向變移性。同向易感性中有審美提高的作用;提高就是藝術品對于主體的創造作用。異向變移的作用,更能說明對象對審美欣賞主體的創造作用。
許多藝術品,確實能以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和優美的藝術性完成塑造欣賞者,改造欣賞者的任務。赫爾岑把藝術的這種作用看得更大:“劇院,這是解決生活問題的最高法院。有人曾經說:舞臺,這是詩的議席。所有吸引一定時代的追求都自動出現在舞臺上,受到那些展開的集中在觀眾的眼前的事件和情節的無情邏輯所評判。這種評判所得到的不是抽象的結論,而是一種有生命,在其中顫動的、不可反駁的、面面俱到的結論。”我們雖不應把藝術的欣賞作用說成是萬能的,但它能象一切教育手段自有其實際效驗一樣,也不可否認其社會作用,甚至是在一定條件下的使人改向變移的作用。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藝術分類原則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藝術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