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3】國際安全戰略思維史綱
(主編劉強、鈕漢章,副主編郭寒冰,時事出版社,38萬字,2016年11月第1版,96元)
△本書對人類歷史上古典的、戰爭與革命時代的、和平與發展時代的安全戰略思維,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安全戰略思維創新的演進加以梳理、研析。共十章。
〇中國古代的《武經七書》集戰略理論之大成,包括《孫子》《司馬法》《尉繚子》《六韜》《吳子》《三略》和《唐李問答》。
〇戰略思維的基本原則:全局性、目標為政治服務、綜合國力、重點、不戰而勝、目標與手段一致、相對穩定性之原則。
〇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的價值觀,肯定“以德服人”而否定“以力服人”的路線,即以“協和萬邦”為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出發點。
〇在儒家看來,王道就是理想主義,霸道就是現實主義,肯定王道并不必然否定霸道,反之,肯定霸道也并不必然否定王道,王道和霸道可以在一個統一的“歷史觀法”中綜合起來。
〇王道是理想,是最高的精神價值;霸道是現實,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〇封建帝國維護統一的戰略思維:強化中心;禮治和合;強邊固防。封建帝國治國安邦思想的基本特點:辯證、中庸、重勢、用謀、攻心、竭誠。
〇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是人類思想史上熠熠生輝的思想解放的偉大事件。由此,世界最終告別愚昧和野蠻,跨進真正意義上的文明的大門。
〇基辛格所追求的均勢,就是世界各地區、名力量中心之間的權力平衡。
〇全球化的經濟表現:世界經濟的統合與自由的相互作用下,勢將形成統一的世界市場;全球化的政治表現:世界政府要求與反對霸權主義的多極化趨勢在沖突中形成有序的國家體系;全球化的文化表現:主流價值觀的趨同性與多元發展取向的沖突和融合,終將形成普世的進步價值觀念。
〇現代恐怖主義的基本特征:政治性強、思想狂熱、組織嚴密、目標明確、形式多樣、手段殘忍。
〇中國共產黨人的安全戰略思維創新:和平共處從策略到戰略的提升,以“雙贏”取代“零和”的新安全觀、建設和諧世界、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2018年2月18日上午11:25閱畢)
上一篇:國家寶藏
下一篇: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