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法相宗”或“慈恩宗”。中國佛教派別之一。源出于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宗,因強調萬法唯識”,故名。實際創宗人為唐代玄奘及其門人窺基。窺基常住慈恩寺,世稱“慈恩大師”,亦將該教派稱“慈恩宗”。唯識宗的基本教義是“心”為實有,“萬法唯識”,“一切唯識所現”,認為“識”有八種,即耳識、眼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稱前五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主張宇宙一切事物都是意識所變現的影象??陀^事物好象是在意識之外(“似外境現”),其實都是在意識之中(“相在識中”),世界除意識以外,一切都不存在,這是一種露骨的主觀唯心主義學說。
唯識宗還把世界分為“我”和“法”兩大部分?!拔摇敝干闹黧w,“法”指事物及其規律,二者包括了一切物質現象與精神現象,都是八識的顯現,是虛偽的假象,“但由假立,非實有性”(《成唯識論》)。唯識宗又把意識活動分為“能緣”與“所緣”兩方面?!澳芫墶敝敢庾R的能動作用,又稱“見分”;“所緣”指意識的對象,又稱“相分”。離開“見分”與“相分”,就沒有“我”和“法”。故曰:“依斯二分,施設我、法。彼二離此,無所依故?!?/p>
為了破除“我”、“法”二執,唯識宗又提出“三性”說。所謂“依他起性”,是說一切意識活動都互相依賴而生,萬事萬物又都依賴于心識而生滅;所謂“遍計所執性”,是說萬事萬物普遍地分別計較,執著心外實有;所謂“圓成實性”,是說要去掉“遍計所執性”,了解萬事萬物都以心識而生滅,“我”、“法”本來就是空的。他們認為通過修煉,使自己的認識達到“圓成實性”,就可以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進入極樂世界。
唯識宗企圖取消主觀與客觀的對立關系,把客觀世界完全說成是主觀世界的作用,認為就是主觀方面,能起認識,了別作用的,也不是由于人的身體的物質結構(如眼、耳、心等等),而是純精神。他們把哲學的根本問題完全歸結為主觀的作用,而這主觀的作用,又與人的生理、心理條件毫無聯系,顯然這是十分荒謬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唯識宗在唐代影響較小,但在中國近現歷史中卻有廣泛的影響,這也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的。玄奘等人編譯的《成唯識論》和窺基編的《成唯識論述記》是這一派的哲學代表作。
上一篇:唯美主義
下一篇:商周時期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