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時定制,內侍省不置三品官,宦官人數不多,地位低下。玄宗時,宦官地位上升,不斷被委以監軍、出使等重任,宦官增至三千余人,其中五品以上者達千余人。宦官高力士權勢極大,四方奏事皆經其手,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等都以與其勾結而得將相高位。安史亂起,宦官李輔國擁立肅宗于靈武,判元帥府行軍司馬事,開始染指禁軍統帥大權。還京后,李輔國決事皆稱制敕,他人不敢異議,代宗尊其為尚父。德宗時設護軍中尉二人,中護軍二人,全由宦官充任,統帥左右神策軍、天威軍,唐代宦官專典禁軍從此制度化。代宗時,以宦官二人充內樞密使,掌管機要,承宣詔旨,與二護軍中尉合稱“四貴”。宦官依仗禁軍為后盾,擅作威福,干予朝政,以其個人好惡任免將相,朝中文武多仰其鼻息,并與之勾結,以為互相傾軋的內線。宦官視皇帝為掌中之物,可根據其需要決定皇帝的生殺廢立,唐后期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順宗、憲宗、敬宗、都死于宦官之手。宦官還依仗權勢貪贓枉法,賣官鬻爵,兼并土地,欺壓人民。宦官專權加劇了唐后期的政治腐朽和社會動蕩。官僚士大夫反宦官專權的斗爭,成為唐后期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重要內容之一。記載唐代宦官專權的歷史文獻有《新唐書》卷二百〇七《宦官傳序》、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唐代宦官之禍》。各家通史和隋唐斷代史著作對唐代宦官專權都有記述。近年有意見不同的論文散見報刊雜志中。
上一篇:唐代地主田莊的發展
下一篇:唐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