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於(yū)
203 于(yū)
【尋根溯源】
于姓主要有四種來源。一是源于姬姓,出自黃帝的臣子于則,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黃帝大臣則發明鞋(履)而結束了人類赤足的歷史,他因此而受封于于地(今河南內鄉),故稱于則。在于則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于氏。二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于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于官,亦稱囿人、圉人,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官位,是一種專門負責掌管在禁宮之內飼養畜禽的官吏,以供王族食用或祭祀之用。在于官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于氏或圉氏。三是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齊國于丘,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于丘,是春秋初、中期齊國的一個邑名,位置在今山東省濰坊市南部,其居地住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于丘氏,這在史籍《萬姓統譜》中有記載:“于丘,其先家于丘,因氏。”于丘氏族人后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于氏、丘氏兩支,世代相傳至今。該支于氏、丘氏、于丘氏同宗同源。四是源于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陳仲子,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以廉潔聞名的學士,他就是陳仲。陳仲,本名陳定,又作田仲,是田齊政權的貴族子弟。他是一位飽學之士,荀子曾把他列為春秋戰國六大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稱之為“齊之世擘”。漢《列女傳》、晉《列士傳》以及司馬遷、陶淵明、張說等曾將他的清廉事跡寫入史書或詩歌中,使他的清名流傳至今。在陳仲子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于陵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于氏。
【變遷分布】
于氏比較罕見,譜書載其郡望為廣陵郡(今江蘇揚州)、京兆郡(今陜西長安)。在河南、四川、江蘇、陜西有少量分布。
【名人薈萃】
于清言:南宋著名畫家。宋晉陵人(今江蘇武進)。嘉定年間專畫荷花草蟲,獨步一郡,謚號“荷”。著名南宋畫家。著有《圖繪寶鑒》、《毗陵志》、《畫史會要》、《歷化畫史傳》等。
于竹屋:明代著名畫家。他以擅長畫墨竹而聞名于世。著有《畫史會要》、《明畫錄》。
于倫:明代著名大臣。明朝時期的右通政,曾輯上古至明朝用智之事為一書,命名《智品》。
于仲完:明代著名官吏。明朝洪武年間的永新知縣,那時南鄉龍仁和為亂,帶兵的將軍要把南鄉人殺光,好報他的戰功。于仲完堅決反對。南鄉人很感激他,生了男孩多用“仲完”為兒子起名,以示感其恩德,永遠紀念。
上一篇:百家姓《羊(yáng)》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惠(huì)》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