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德國哲學家,存在主義*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存在與時間》、《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什么是形而上學》、《論根據的本質》、《真理的本質》、《論人道主義》、《林中路》、《形而上學概論》等。
海德格爾創立了無神論的存在主義理論。他認為,存在是超越于各種性質之外的,因而存在只能通過自身而被領悟,卻不可言說。“存在”優先于“存在者”,因為任何“存在者”只有當他“存在”時才能成為存在者,否則就不是存在者。他認為,“存在”就是“自我”,自我就是一系列心理體驗和狀態。海德格爾外表上并不否認外部世界的事物,但他馬上又加以限定說,外界事物的存在必須以人的存在為前提,都是自我的派生物。海德格爾認為,自我的“存在”是有時間性的,它有自己的開始。它莫名其妙地、孤零零地被扔進這個世界中來。它又有自己的終點,總有一天會死去。因此,死亡是“自我”存在的限制。他認為,“自我”或“存在”處于時間中,它瞬息即變,死亡可以隨時到來,因而它是一個“虛無”。因此,“自我存在就是意味著沉入虛無。”他認為,“存在”的實質是“煩”、“畏”。與物相處,爭斤論兩(煩心),與人相處,勾心斗角(麻煩)。而“存在”的真正本質是“畏”。“畏”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理本能,畏的是隨時都可能來臨而又無法避免的“死”。在他看來,人只有面臨死亡時,才能最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存在。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瀕于死亡時,才能真正把自己與他人、社會、集體完全分離開來,才能突然面對著他自己,懂得自己的存在與其他存在根本不同,懂得生與死的根本不同,懂得生(個人存在)的意義,使人醒悟,獲得個性,成為他自己。為了領悟到自己的存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果斷地、心甘情愿地選擇死亡。當人真正認清了自我的這個實質時他也就從“虛無”中真正領會到人生的真諦。他認為,理性只能認識現象,不能認識自我或存在。要認識自我或存在只能依賴于內心體驗、“靈感”或“直覺”。人們只有處于挫折、厭惡、孤寂、煩惱、畏懼,以至面臨死亡時才能獲得這種神秘的體驗,深入于我,把握存在的真諦。總之他的存在主義是以精神性的自我存在為本體的,充滿意志論、反理性論和悲觀論的唯心主義哲學。
上一篇:海姆,格奧爾作品分析
下一篇:海明威式英雄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