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圖(837—908),唐代詩人、詩評家。字表圣,河中虞鄉(今山西虞縣)人。懿宗咸通末年中進士,官至中書舍人。黃巢起義后,因世亂而退隱,居于中條山王官谷,成為當時有名的大莊園地主。朱溫代唐后,不食而死。有《司空表圣文集》和后人所輯的《司空表圣詩集》。
司空圖的詩,主要寫隱逸山林之情,內容不夠充實,思想比較消極,并有形式主義的傾向。司空圖以詩論著稱于文學史,其代表作是《二十四詩品》,也稱《詩品二十四則》,簡稱《詩品》。
《二十四詩品》是獨具風貌的詩歌理論著作,是繼中唐皎然《詩式》之后出現的又一部詩論名著。盛唐、中唐時代的詩人,除白居易、皎然等少數人外,都不大發表詩歌理論主張,白居易著眼于詩歌與政治的關系來發表見解,皎然《詩式》在理論上接觸到了詩歌的風格、意境、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等具體問題,涉及到“文外之旨”的命題。稍晚些時候,李德裕的《文章論》、《文箴》也提到“文外之意”,并用韻語論文。這一切,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創作都有積極的影響和有益的啟示。晚唐詩歌較普遍地存在刻畫瑣細、議論繁復的傾向,除少數名家外,其詩作多乏韻味。有感于此,司空圖寫《二十四詩品》力圖矯正詩風。
《二十四詩品》是由二十四首每首十二句的四言詩構成的,主要論述詩歌的風格。每首詩論一種風格,用韻語描摹其特征。這二十四種風格依次是: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雖然把詩的風格區分得很細,但各類之間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確。用比喻象征的方法摹寫藝術風格的特征,使人易于感知把握,但也致使模糊不清,彼此相似。總的說來,司空圖強調的是詩的“韻味”,即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主張沖淡,追慕玄遠。實際上,他所追求的是超脫現實的體驗和意境。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是以詩論詩的詩論,理論色彩并不濃厚。它的獨創的藝術形式和追求韻味的主張,對宋代的嚴羽、清代的王士禎等都有影響,清代性靈派詩人袁枚仿《二十四詩品》的形式寫了《續詩品》。
上一篇:司各特,華
下一篇:司馬光與《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