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8】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干部讀本)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原出版于2014年1月,2017年7月納入“組工書架必備圖書·綜合”系列)
△共六個部分:[1]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3]開辟人類歷史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紀元: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4]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及挫折: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蘇聯模式的興衰;[5]社會主義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實踐;[6]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的發展。
〇世界社會主義有著近500年的發展歷史。它的最初形態是空想社會主義,時間從16世紀初到19世紀30—40年代,其影響幾乎遍及歐洲,并達于美洲。托馬斯·莫爾等人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先驅,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是空想社會主義的集大成者。科學社會主義創立后,空想社會主義日漸失去了影響。
〇空想社會主義是在正在產生的無產階級的“象征、表現和先聲”,是早期無產階級“對社會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為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啟示,特別是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已經包含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萌芽。其片面性及不成熟性:主張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觀;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〇馬克思、恩格斯為創立科學社會主義所吸收的思想營養遠不止這三大思潮,還從包括希臘羅馬哲學、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成果、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進步思想,以及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中,廣泛吸取知識、智慧和思想精華。人類創造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重要思想文化條件。
〇馬克思認為,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是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必須堅持不斷革命思想,適時把資產階級革命轉變為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必須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是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斗爭策略,等等。
〇1875年3月,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在德國的哥達城經過正式會談后,公布了為準備合并成立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而共同擬訂的綱領草案。馬克思發現該草案充斥著拉薩爾主義謬誤,就寫下了著名的《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通過批判拉薩爾主義教條,系統論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階段劃分和基本特征,這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系統化具有關鍵性意義。
〇杜林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他在19世紀70年代上半期連續發表多部著作,引起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內一些人的關注和崇拜。杜林公開攻擊馬克思,企圖以杜林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在德國工作運動中的指導地位。為了捍衛黨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的堅定支持下,恩格斯放下手頭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批判杜林主義的斗爭。從1876年到1878年,恩格斯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寫成了《反杜林論》這部“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巨著。全面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礎上系統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1]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產,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2]對社會生產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調節,實行等量勞動領取等量產品的按勞分配原則;[3]合乎自然規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4]無產階級革命是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最高形式,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5]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高度發展,最終實現向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
〇列寧的建黨理論要點:[1]黨必須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2]黨必須具有嚴密的組織紀律;[3]黨必須牢牢掌握革命的領導權。
〇社會主義思想最早傳入中國是19世紀末。1899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出版的《萬國公報》上,第一次介紹了馬克思和他的學說,但當時并沒有引起中國知識界的廣泛注意。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真正在中國廣泛傳播并產生重要影響,是俄國十月革命后。
〇基本結論: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總趨勢;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8年3月14日晨0:15閱畢)
上一篇: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下一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