簞食瓢飲的解釋?簞食瓢飲的典故與出處
《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字子淵,是孔子最賞識的學生。后以此典形容讀書人的清苦生活;或形容雖生活清苦,但讀書治學,自有其樂。魏·桓范《薦管寧表》:“以簞食瓢飲,過于顏子;漏屋蔽衣,逾于原憲。”唐·韓愈《與李翱書》:“彼人者,有圣者為之依歸,而又有簞食瓢飲足以不死,其不憂而樂也豈不易哉!”魏·曹植《大司馬曹休誄》:“好彼蓬樞,甘彼瓢簞。味道忘憂,逾憲超顏。”
簞食瓢飲的解釋?簞食瓢飲的典故與出處
《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字子淵,是孔子最賞識的學生。后以此典形容讀書人的清苦生活;或形容雖生活清苦,但讀書治學,自有其樂。魏·桓范《薦管寧表》:“以簞食瓢飲,過于顏子;漏屋蔽衣,逾于原憲。”唐·韓愈《與李翱書》:“彼人者,有圣者為之依歸,而又有簞食瓢飲足以不死,其不憂而樂也豈不易哉!”魏·曹植《大司馬曹休誄》:“好彼蓬樞,甘彼瓢簞。味道忘憂,逾憲超顏。”
上一篇:竄身清漳的解釋?竄身清漳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蒼鷹的解釋?蒼鷹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