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傳
【題解】
吳漢位居云臺二十八將第二。他是光武帝功臣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本傳記敘述了他二十余年的戎馬戰(zhàn)事。他從亭長而官至上公大司馬,靠的是智勇冠于三軍的能力和誠篤忠信的品質。本篇傳記以“吳子顏,奇士也”起篇,以吳漢“勇鷙有智謀”作為統(tǒng)攝全篇的綱目,以時間為序分三個部分,將剪除王郎、劉玄勢力,東伐檀鄉(xiāng)諸賊、西征隗囂和平定蜀地作為傳記主體部分,來展示吳漢二十余年的戎馬征戰(zhàn)生涯。
【原文】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王莽末,以賓客犯法,乃亡命至漁陽。資用乏,以販馬自業(yè),往來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杰。更始立,使使者韓鴻徇河北?;蛑^鴻曰:“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兵櫿僖姖h,甚悅之,遂承制拜為安樂令。
會王郎起,北州擾惑[1]。漢素聞帝長者,獨欲歸心。乃說太守彭寵曰:“漁陽、上谷突騎,天下所聞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銳,附劉公擊邯鄲,此一時之功也?!睂櫼詾槿?,而官屬皆欲附王郎,寵不能奪。漢乃辭出,止外亭,念所以譎眾[2],未知所出。望見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漢使人召之,為具食,問以所聞。
生因言劉公所過,為郡縣所歸;邯鄲舉尊號者,實非劉氏。漢大喜,即詐為帝書,移檄漁陽,使生赍以詣寵,令具以所聞說之,漢復隨后入,寵甚然之。于是遣漢將兵與上谷諸將并軍而南,所至擊斬王郎將帥。及帝于廣阿,拜漢為偏將軍。既拔邯鄲,賜號建策侯。
【注釋】
[1]擾惑:騷亂,煩亂。
[2]譎眾:欺騙眾人。
【譯文】
吳漢,字子顏,他是南陽郡宛縣人。吳漢的家中很貧困,他之前在縣里供事,被任命為亭長。王莽末年,因為其門客觸犯法律,便脫離戶籍逃亡到漁陽郡。錢財費用等都用光,便以販馬作為自己謀生之業(yè),往來于燕地和薊城之間,所到之處便交結當?shù)氐暮澜?。更始帝即位后,派遣使者韓鴻巡視河北地界。有人對韓鴻說:“吳子顏,是位奇異之人,可和他商議大事。”韓鴻便召見了吳漢,對他非常滿意,于是就奉旨任命他為安樂縣縣令。
正好這時王郎起事,北方各州一片騷動煩亂。吳漢一向聽說光武帝是位德高望重的人,便獨自想誠心歸附于他。于是就勸說太守彭寵:“漁陽、上谷兩郡的突擊騎兵,在天下都是聞名的。您為什么不將這兩郡的精銳騎兵會合起來,歸附劉公(光武帝)攻打邯鄲郡,這可是建立功業(yè)的難得的時機。”彭寵認為他的看法很對,但他的下屬都想依附王郎,彭寵不能定奪。吳漢于是告辭出去,到了外面的亭子邊停了下來,考慮著如何使計改變眾人的想法,不過還沒有想出較好的計策來。正好看見遠處道路中有一個儒生模樣的人,吳漢就派人將他召喚了過來,為他準備好了飯食,詢問他一路上所聽到的情形。
這名儒生于是說及劉公經過的地方,那里的郡縣都歸附于他;而邯鄲郡的那個打著皇帝尊號的人,其實并不姓劉。吳漢非常高興,當即偽造了光武帝的文書,發(fā)布文告曉諭漁陽郡,并派這名儒生攜帶著文書去見彭寵,讓他將所聽到的經過都向太守詳細地匯報,吳漢又尾隨其后進了郡衙。彭寵極為贊同。于是派遣吳漢帶兵和上谷郡的眾將一同揮師南下,到了薊城攻打并斬殺了王郎的將帥。在廣阿縣追趕上了光武帝,光武帝任命吳漢為偏將軍。攻克了邯鄲郡后,又賜予吳漢建策侯封號。
【原文】
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3]不能以辭自達。鄧禹及諸將多知之,數(shù)相薦舉,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常居門下。光武帝將發(fā)幽州兵,夜召鄧禹,問可使行者。禹曰:“間數(shù)與吳漢言,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即拜漢大將軍,持節(jié)北發(fā)十郡突騎。更始幽州牧苗曾聞之,陰勒兵,敕諸郡不肯應調。漢乃將二十騎先馳至無終[4]。
曾以漢無備,出迎于路,漢即捴[5]兵騎,收曾斬之,而奪其軍。北州震駭,城邑莫不望風弭從。遂悉發(fā)其兵,引而南,與光武帝會清陽。諸將望見漢還,士馬甚盛,皆曰:“是寧肯分兵與人邪?”及漢至莫(幕)府,上兵簿,諸將人人多請之。光武帝曰:“屬者恐不與人,今所請又何多也?”諸將皆慚。
初,更始遣尚書令謝躬率六將軍攻王郎,不能下。會光武帝至,共定邯鄲,而躬裨將虜掠不相承稟,帝深忌之。雖俱在邯鄲,遂分城而處,然每有以慰安之。躬勤于職事,帝常稱曰“謝尚書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其兵數(shù)萬,還屯于鄴。時帝南擊青犢,謂躬曰:“我追賊于射犬,必破之。尤來在山陽者,勢必當驚走。若以君威力,擊此散虜,必成禽也。”躬曰:“善?!?/p>
【注釋】
[3]造次:倉促,匆忙。
[4]無終:在今天津薊縣。
[5]捴(huī):指揮。
【譯文】
吳漢性情樸實仁厚,說話少有文采,匆忙之際便不能用言辭表達自己的意圖。鄧禹和眾將很多人都了解他,多次向光武帝舉薦他,后來等到他有機會被召見時,就一下獲得了光武帝的親近和信任,并常常住在光武帝的門庭之下。光武帝準備征發(fā)幽州的兵力,夜間召見鄧禹,詢問可以出行的人選。鄧禹說:“近來多次與吳漢交談,這個人勇猛強悍并有智謀,眾將里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惫馕涞哿⒓慈蚊鼌菨h為大將軍,手持他的符節(jié)北上征發(fā)十郡的突擊騎兵。更始帝幽州牧苗曾聽到這個消息后,暗地里整頓軍隊,告誡各郡不可發(fā)兵。而吳漢卻率領二十名騎兵先趕到無終縣。
苗曾以為吳漢沒有防備,便出城到路上去迎擊,吳漢當即指揮隨從的騎兵,捉拿并斬殺了苗曾,奪取了他的軍隊。北方各州郡感到十分震驚,所屬城邑看到吳漢的氣勢很盛沒有不順從的。于是吳漢很順利地征發(fā)了幽州各郡所有的兵力,率軍南下,和光武帝在清陽縣會合。眾將看到吳漢回來,所帶回的士卒極多,戰(zhàn)馬極為強壯,都說:“能否分些兵力給別人,就不一定了。”等吳漢來到軍中大帳,呈上兵簿,眾將人人都想多要。光武帝說:“屬于自己的兵馬恐怕就不想交給別人,現(xiàn)在所要求的為什么又這么多呢?”眾將都感到慚愧。
當初,更始帝派遣尚書令謝躬率領六位將軍攻打王郎,不能獲勝。正好光武帝來到,便一起平定了邯鄲郡,而謝躬的副將搶劫掠奪卻不前來稟告,光武帝對這種做法深為憎惡。雖然都在邯鄲城,卻分城駐守,不過還是每每過去安撫他們。謝躬勤勉于自己的職責,光武帝常常稱贊說“謝尚書是真正盡職的官吏啊”,所以謝躬內心對光武帝從不存有任何懷疑。謝躬不久率領他所屬的數(shù)萬兵力,返回到鄴城駐扎。這時光武帝南下攻打青犢賊軍,對謝躬說:“我到射犬聚去追擊賊人,一定會將他們擊破的。在山陽郡的尤來賊人,勢必會驚怕逃跑。如果憑借您的威力,攻打這股游散的敵虜,他們一定會被擒獲?!敝x躬說:“好啊。”
【原文】
及青犢破,而尤來果北走隆慮山,躬乃留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守鄴,自率諸將軍擊之。窮寇死戰(zhàn),其鋒不可當,躬遂大敗,死者數(shù)千人。帝因躬在外,乃使?jié)h與岑彭襲其城。漢先令辯士說陳康曰:“蓋聞上智不處危以僥幸,中智能因危以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師敗亂,四方云擾,公所聞也。蕭王兵強士附,河北歸命,公所見也。謝躬內背蕭王,外失眾心,公所知也。公今據孤危之城,待滅亡之禍,義無所立,節(jié)無所成。不若開門內(納)軍,轉禍為福,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者也?!?/p>
康然之。于是康收劉慶及躬妻子,開門內(納)漢等。及躬從隆慮歸鄴,不知康已反之,乃與數(shù)百騎輕入城。漢伏兵收之,手擊殺躬,其眾悉降。躬字子張,南陽人。初,其妻知帝不平之,常戒躬曰:“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為之備,終受制矣。”躬不納,故及于難。帝北擊群賊,漢常將突騎五千為軍鋒,數(shù)先登陷陳。及河北平,漢與諸將奉圖書,上尊號。帝即位,拜為大司馬,更封舞陽侯。
【譯文】
等到青犢賊軍被擊破,而尤來賊人果然向北逃跑到隆慮山,謝躬于是留下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守住鄴城,親自率領眾位將軍追擊這股逃敵。陷入絕境的逃敵拼死作戰(zhàn),勢頭銳猛無法阻擋,謝躬于是被打得大敗,被敵人殺死的士卒有數(shù)千人。光武帝趁謝躬帶兵在外,便派遣吳漢和岑彭襲擊了鄴城。吳漢先讓善辯之士去勸說陳康:“聽說智慧超群的人不讓自己處在危險的境地,更不希求意外的成功,中等智慧的人趁著危機時刻建立自己的功業(yè),下等愚昧的人對危險無動于衷只能自取滅亡。危急滅亡到來的時候,就看人采取什么樣的做法了,不能不明察啊?,F(xiàn)如今京師長安出現(xiàn)混亂局面,四面八方也像烏云一般紛亂,這是您所知道的。蕭王(劉秀)兵力強大士人歸附,河北各州郡都愿意聽命于他,這是您所見到的。謝躬對內背棄蕭王,在外失去民心,這也是您所知道的。您現(xiàn)在守著孤立而危急的城邑,等待著覆滅和消亡的災禍,在道義上無所憑借,在節(jié)義上也不會成就美德。不如打開城門接納大軍,將災禍轉為幸福,避免下等愚蠢之人的毀滅,而獲得中等智慧之人所能夠建立的功業(yè),這是最為完善的計策了?!?/p>
陳康認為正確,于是陳康拘捕了劉慶和謝躬的妻小,打開城門接納吳漢等人。等到謝躬從隆慮山回到鄴城,并不知道陳康已經反叛于他,竟帶著數(shù)百名騎兵輕率地進入城內。吳漢埋伏兵卒將謝躬拘捕起來,并親手將謝躬擊殺而死,謝躬的隨從全部投降。謝躬,字子張,南陽郡人。當初,他的妻子知道光武帝內心對他憤憤不平,經常告誡謝躬說:“您與劉公向來就不和睦,竟聽信他的虛偽之辭,對他不做防備,到最后一定會受他轄制的?!敝x躬沒有將這話放在心里,因此才遭到了禍患。光武帝北上攻打各處賊軍,吳漢常常率領突擊騎兵五千人作為軍前沖鋒挫敵的先鋒,多次率先沖鋒陷陣。等到河北平定之后,吳漢和眾將奉呈受命征驗的圖讖和緯書,為光武帝敬上皇帝尊號。光武帝即位后,任命吳漢為大司馬,并改封為舞陽侯。
【原文】
建武二年春,漢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大將軍杜茂,執(zhí)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共擊檀鄉(xiāng)賊于鄴東漳水上,大破之,降者十余萬人。帝使使者璽書定封漢為廣平侯,食廣平、斥漳、曲周、廣年[6],凡四縣。復率諸將擊鄴西山賊黎伯卿等,及河內修武,悉破諸屯聚。車駕親幸撫勞。復遣漢進兵南陽,擊宛、涅陽、酈、穰、新野諸城,皆下之。引兵南,與秦豐戰(zhàn)黃郵水上,破之。又與偏將軍馮異擊昌城五樓賊張文等,又攻銅馬、五幡于新安,皆破之。
明年春,率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擊青犢于軹[7]西,大破降之。又率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圍蘇茂于廣樂。劉永將周建別招聚收集得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zhàn),不利,墮馬傷膝,還營,建等遂連兵入城。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p>
漢乃勃然里(理)創(chuàng)而起,椎牛[8]饗士,令軍中曰:“賊眾雖多,皆劫掠群盜,‘勝不相讓,敗不相救’,非有仗節(jié)死義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旦日,建、茂出兵圍漢。漢選四部精兵黃頭吳河等,及烏桓突騎三千余人,齊鼓而進。建軍大潰,反還奔城。漢長驅追擊,爭門并入,大破之,茂、建突走。漢留杜茂、陳俊等守廣樂,自將兵助蓋延圍劉永于睢陽。永既死,二城皆降。
【注釋】
[6]廣平:今河北邯鄲廣平。斥漳:今屬河北廣宗。曲周:今河北曲周。廣年:在今河北永年。
[7]軹:地名,漢屬河內郡。
[8]椎(chuí):用椎擊打。
【譯文】
建武二年(26)的春天,吳漢率領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大將軍杜茂,執(zhí)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在鄴城東面的漳水邊上共同迎擊檀鄉(xiāng)的賊軍并將其擊潰,投降的賊軍有十余萬人?;实叟汕彩拐邘еt書確定吳漢的爵位和封地,吳漢被封為廣平侯,食邑為廣平郡的廣平縣、斥漳縣、曲周縣、廣年縣,一共四縣。吳漢又率領眾將打擊鄴縣西邊的山賊黎伯卿等人,追擊到河內郡所屬的修武縣,將各處屯聚的賊軍全部殲滅?;实鄢俗囻{親自臨幸前線撫慰犒賞,隨后又派遣吳漢向南陽郡進軍,攻打宛縣、涅陽縣、酈縣、穰縣、新野縣等城池,吳漢將它們全部攻下。吳漢率領軍隊繼續(xù)南下,在黃郵水邊與秦豐交戰(zhàn),大破敵軍。吳漢又率領偏將軍馮異攻打昌城的五樓賊張文等人,又在新安縣攻打銅馬、五幡賊軍,都將他們擊破了。
第二年的春天,吳漢率領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在軹縣西邊攻打青犢軍,擊潰并降伏了他們。又率領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人,到廣樂縣圍攻蘇茂。劉永的部將周建將其他地方招集到的兵力匯攏在一起得到十余萬人,前往廣樂縣救援。吳漢率領輕捷騎兵迎面而來和周建交戰(zhàn),戰(zhàn)事不利,落下戰(zhàn)馬來摔傷了膝蓋,回到軍營中,周建等人于是集結軍隊進入廣樂城。眾將對吳漢說:“強大的敵人就迫在眼前,可是您現(xiàn)在卻受傷躺臥在床,眾人的內心都非??謶职?。”
吳漢這時猛然站起身來,理扎創(chuàng)傷,拿起木椎,將牛擊殺,犒勞將士,向軍隊發(fā)布命令道:“賊軍的人數(shù)雖然多,但是他們終究是一些專干搶劫掠奪的盜賊,‘打了勝仗互不相讓,吃了敗仗互不相救’,沒有堅守節(jié)操、為義而死的。現(xiàn)在正是建功封侯的大好時機,請各位勉力而行吧!”這時軍士們倍受鼓舞,群情激昂,士氣倍增。第二天早上,周建、蘇茂出兵圍攻吳漢。吳漢挑選黃頭吳河等四部精兵,和烏桓突擊騎兵三千余人,聽到隆隆戰(zhàn)鼓便一齊向敵陣沖殺過去。周建軍隊頓時潰不成軍,都轉身向城中逃奔。吳漢刻不容緩,快速追擊,和敵人搶奪城門,一齊進城,將敵人擊潰,蘇茂、周建突圍逃走。吳漢留下杜茂、陳俊等人駐守廣樂城,親自率軍前去睢陽縣幫助蓋延圍攻劉永。劉永死后,這兩座城池都投降了。
【原文】
明年,又率陳俊及前將軍王梁,擊破五校賊于臨平,追至東郡箕山,大破之。北擊清河長直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城而反。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蹦艘葡婵ぃ故帐亻L,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諸將乃服,曰:“不戰(zhàn)而下城,非眾所及也。”
冬,漢率建威大將軍耿弇、漢忠將軍王常等,擊富平、獲索二賊于平原。明年春,賊率五萬余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即夜發(fā)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眾。因追討余黨,遂至無鹽,進擊勃(渤)海,皆平之。又從征董憲,圍朐城。明年春,拔朐,斬憲。事見《劉永傳》。東方悉定,振旅還京師。
會隗囂畔(叛),夏,復遣漢西屯長安。八年,從車駕上隴,遂圍隗囂于西城。帝敕漢曰:“諸郡甲卒但坐費糧食,若有逃亡,則沮敗[9]眾心,宜悉罷之?!睗h等貪并力攻囂,遂不能遣,糧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及公孫述救至,漢遂退敗。
【注釋】
[9]沮敗:敗壞,挫敗。
【譯文】
第二年(28),吳漢又率領陳俊以及前將軍王梁,在臨平縣將五校賊人全部打敗,后追擊到東郡的箕山,將這支賊軍擊潰,并北上攻打清河郡的長直賊軍和平原郡的五里賊軍,最后也將他們一一平定了。這時鬲縣的五姓豪族一起驅逐縣里的守、長,占據城池后開始謀反。眾將爭相準備攻打他們,吳漢沒有接受這種說法,說:“讓鬲縣這五姓豪族造反,都是縣里的守、長們的罪過。膽敢輕率帶兵前往的人處以斬刑?!庇谑窍蚱皆ぐl(fā)布文告,派人前去逮捕縣里的守、長,又派人前往鬲城謝罪。五姓豪族非常高興,隨即相繼歸降了朝廷。眾將這才心服,都說:“沒有作戰(zhàn)卻降伏全城,這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p>
這一年的冬天,吳漢率領建威大將軍耿弇、中將軍王常等人,在平原郡攻打富平、獲索兩處賊軍。在第二年(29)的春天,賊人率領五萬余人趁著黑夜攻打吳漢的軍營,軍中頓時一片慌亂,而吳漢卻按兵不動,等待戰(zhàn)機,過了一會兒便平靜下來了。就在當夜吳漢調撥精兵,突然出營猛攻,將賊敵擊潰。并趁勢追討剩余的黨羽,順利到達無鹽縣,并繼續(xù)進軍攻打渤???,將所到之處平定了。吳漢又隨從皇帝征討董憲,圍攻朐城。第二年(30)春季,攻克了朐縣,將董憲斬殺。具體的事件見《劉永傳》。東方悉數(shù)平定后,吳漢稍作整頓便率領出征勝利之師,回到京城。
正趕上隗囂反叛朝廷,在這一年的夏天,皇帝又派遣吳漢率軍西進駐扎在長安。建武八年(32),吳漢隨從皇帝的車駕登上隴山,便在西城圍攻隗囂?;实鄹嬲]吳漢說:“各郡的披甲士卒有很多留下來只是耗費糧食,一旦出現(xiàn)逃亡現(xiàn)象,就會敗壞軍中士氣,應該將他們盡數(shù)裁撤掉。”吳漢等人貪圖合力圍攻隗囂,終究不愿遣散這些耗糧甲士;而糧食一天天地減少,軍吏和士卒都疲于奔命,逃亡的人很多;等到公孫述援救隗囂的援軍一到,吳漢就只能兵敗而退了。
【原文】
十一年春,率征南大將軍岑彭等伐公孫述。及彭破荊門[10],長驅入江關,漢留夷陵,裝露橈船,將南陽兵及弛刑募士三萬人泝(溯)江而上。會岑彭為刺客所殺,漢并將其軍。十二年春,與公孫述將魏黨、公孫永戰(zhàn)于魚涪津,大破之,遂圍武陽。述遣子塥史興將五千人救之。漢迎擊興,盡殄[11]其眾,因入犍為界。諸縣皆城守。漢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武陽以東諸小城皆降。
帝戒漢曰:“成都十余萬眾,不可輕也。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睗h乘利,遂自將步騎二萬余人進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為營,作浮橋,使副將武威將軍劉尚將萬余人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既輕敵深入,又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賊若出兵綴[12]公,以大眾攻尚,尚破,公即敗矣。幸無它者,急引兵還廣都。”詔書未到,述果使其將謝豐、袁吉將眾十許萬,分為二十余營,并出攻漢。使別將將萬余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豐因圍之。
【注釋】
[10]荊門:在今湖北宜都南岸,非今之湖北荊門。
[11]殄(tiǎn):滅絕。
[12]綴:牽制。
【譯文】
建武十一年(35)的夏天,吳漢率領征南大將軍岑彭等人前來征討公孫述。在岑彭攻破荊門,飛快地向前驅馳進入江關之后,吳漢留在夷陵縣,裝配一種露出短槳的戰(zhàn)船,然后率領南陽士兵和招募而來的遇赦去鏈鐐去囚服的刑徒一共三萬人沿江而上。不巧此時岑彭被刺客行刺而遇害,吳漢合并并統(tǒng)率了他的軍隊。建武十二年(36)的春天,吳漢在魚涪津和公孫述的部將魏黨、公孫永展開激烈地戰(zhàn)爭,將他們擊潰,后圍攻武陽縣。公孫述派遣女婿史興率領五千人前往營救。吳漢又迎面攻打史興,盡數(shù)殲滅了這支援軍,并趁勢進入犍為郡地界。犍為所屬各縣都堅守城池。吳漢于是進軍攻打廣都縣,將其攻克。并派遣輕捷騎兵燒毀了成都市橋,武陽縣以東各個小城便盡數(shù)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光武帝告誡吳漢說:“成都的敵軍有十余萬人,不能輕敵啊。只可堅持據守廣都縣,等待敵人前來攻城,千萬不要前去與他們交兵作戰(zhàn)。如果敵人不敢前來,您轉移軍營靠近他們,并等到他們力量疲憊的時候,才可以發(fā)起攻擊?!倍鴧菨h憑借著勝利的形勢,竟親自率領步卒和騎兵二萬余人向前推進并迫近成都,直到距離該城十余里的地方,憑借長江北岸的險阻扎下營寨,架起浮橋,并派遣副將武威將軍劉尚率領一萬余人屯駐在長江南岸,兩地相距二十余里。皇帝聽到這樣的安排后非常吃驚,責備吳漢說:“近來告誡您千言萬語,哪里想到遇事時竟這樣違背事理、舉止錯亂呢!既輕敵深入,又和劉尚分開安營,一旦出現(xiàn)了緊急情況,就不能相互顧及了。賊軍如果出兵將您牽制住,派遣大部隊攻打劉尚,而劉尚一旦被擊破,您也就隨之失敗了。希望不會有其他的禍患,趕緊帶兵回到廣都城吧。”詔書還沒有送到,公孫述果然派遣他的部將謝豐、袁吉率領十來萬大軍,分為二十多營,一齊出動向吳漢發(fā)起攻擊。并派遣另外的將領率領一萬余人挾制住劉尚,讓他不能前來援救吳漢。吳漢和敵人大戰(zhàn)一整天,戰(zhàn)敗,回撤進了軍中的壁壘,謝豐趁勢將他團團圍困起來。
【原文】
漢乃召諸將厲之曰:“吾共諸君踰(逾)越險阻,轉戰(zhàn)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劉尚二處受圍,勢既不接[13],其禍難量。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zhàn),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余。成敗之機,在此一舉?!敝T將皆曰“諾”。于是饗士秣馬[14],閉營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明日,乃分兵拒江北,自將攻江南。漢悉兵迎戰(zhàn),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斬謝豐、袁吉,獲甲首五千余級。于是引還廣都,留劉尚拒述,具以狀上,而深自譴責。
帝報曰:“公還廣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擊公也。若先攻尚,公從廣都五十里悉步騎赴之,適當值其危困,破之必矣?!弊允菨h與述戰(zhàn)于廣都、成都之間,八戰(zhàn)八克,遂軍于其郭中。述自將數(shù)萬人出城大戰(zhàn),漢使護軍高午、唐邯將數(shù)萬銳卒擊之。述兵敗走,高午奔陳刺述,殺之。事已見述傳。旦日城降,斬述首傳送洛陽。明年正月,漢振旅浮江而下。至宛,詔令過家上冢,賜谷二萬斛。
【注釋】
[13]不接:兩者不相聯(lián)系。
[14]秣(mò)馬:喂飽戰(zhàn)馬。
【譯文】
吳漢于是召集眾將,激勵他們說:“我和諸位一起逾越險阻,千里輾轉作戰(zhàn),所到之處都有所斬獲,因此能夠深入敵地,并到達敵人的城池之下。而今我們和劉尚兩處都受到圍困,兩邊的兵力已經不能會合,這其中的禍患是難以預料的?,F(xiàn)在準備秘密出兵大江南岸,靠近劉尚,和他兵合一處,共同御敵。如果大家能夠齊心合力,人人作戰(zhàn),偉大的功績就可以樹立;如果不能這樣,那么肯定會徹底的慘敗。是成是敗,就在這一次舉動了。”眾將齊聲回答說“好”。吳漢于是讓將士吃飽、將戰(zhàn)馬喂好,緊閉營寨三天不出,卻樹起了很多旗幟,讓煙火熊熊不斷,趁著黑夜讓全軍含枚緘口,率領軍隊和劉尚的部隊會合到一起。謝豐等人并沒有覺察,第二天,就一面分兵防御江北,一面親自率軍攻打長江南岸。吳漢率領全部兵力迎上敵人展開激戰(zhàn),從早上直殺到傍晚,終于將來敵擊潰,并斬殺了謝豐、袁吉,斬獲敵人小頭目的首級五千余顆。于是率軍回到廣都城,留下劉尚抗拒公孫述。
吳漢詳細地將經過寫成呈狀遞交上去,并深深地做了自我譴責。皇帝批復說:“您回到廣都城,確實很合乎情理,公孫述一定不敢越過劉尚向您發(fā)起攻擊了。如果他先攻擊劉尚,您從廣都城距劉尚只有50里的地方悉數(shù)率領步兵和騎兵趕去援救,假如正值他危困的時候,擊破敵人是確定無疑的。”從這以后吳漢和公孫述在廣都和成都之間交戰(zhàn),八次作戰(zhàn)八次克敵,于是將軍隊駐扎到成都的外城之中。公孫述親自率領數(shù)萬人出城和吳漢大戰(zhàn),吳漢派護軍高午、唐邯率領數(shù)萬精銳士卒進行抗擊。公孫述軍隊落敗逃走,高午沖進敵陣擊刺公孫述,將他殺死。具體事狀已見于《公孫述傳》。第二天成都城投降,吳漢斬下公孫述的首級傳遞解送到京師洛陽。第二年(27)的正月,吳漢整頓部隊乘船沿江漂浮而下。到達宛縣時,皇帝下詔讓他掃祭家中墓地,并賜給他糧食二萬斛。
【原文】
十五年,復率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擊匈奴,徙雁門、代郡、上谷吏人六萬余口,置居庸、常山關以東。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于成都,自稱大司馬,攻太守張穆,穆踰城走廣都,歆遂移檄郡縣,而宕渠楊偉、朐腮徐容等,起兵各數(shù)千人以應之。帝以歆昔為岑彭護軍,曉習兵事,故遣漢率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將萬余人討之。漢入武都,乃發(fā)廣漢、巴、蜀三郡兵圍成都,百余日城破,誅歆等。漢乃乘桴沿江下巴郡,楊偉、徐容等惶恐解散,漢誅其渠帥二百余人,徙其黨與數(shù)百家于南郡、長沙而還。
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足而立。諸將見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zhàn)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每當出師,朝受詔,夕即引道,初無辦嚴之日。故能常任職,以功名終。及在朝廷,斤斤謹質,形于體貌。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
【譯文】
建武十五年(29),吳漢又率領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上去抗擊匈奴,并遷徙雁門、代郡、上谷的官吏和民眾六萬多口人,安置在居庸、常山關以東地區(qū)。建武十八年(32),蜀郡守將史歆在成都反叛,自稱為大司馬,攻打太守張穆,張穆翻越城墻逃到廣都城,史歆于是向所屬郡縣發(fā)布文告,而宕渠縣楊偉、朐腮縣徐容等人,每人都起兵數(shù)千人來響應他。光武帝因為史歆過去擔任過岑彭的護軍,精通軍事,所以派遣吳漢率領劉尚以及太中大夫臧宮帶領著一萬多人前去征討他。吳漢入駐武都郡,便調撥廣漢、巴、蜀三郡的兵力合圍成都,用時一百多天將成都城攻破,誅殺了史歆等人。吳漢于是乘坐桴筏沿江而下到達巴郡,楊偉、徐容等人因驚慌害怕便離散而去,吳漢誅滅了其中的首領二百多人,遷徙他們的黨羽數(shù)百家到南郡、長沙后返回。
吳漢的性格堅忍自若,每逢隨從皇帝征伐,皇帝還沒有休息的時候,就一直側轉其足敬重地伺立在一旁。眾將一見對陣交戰(zhàn)出現(xiàn)不利,很多人都恐懼驚慌,失掉了平常應有的風度,但是吳漢的意志及氣概還和平時一樣,多方修整和磨礪作戰(zhàn)的器械,使將士軍吏們的士氣激奮昂揚起來。皇帝有的時候派人前去看看大司馬在做什么,來人回去稟報說他正在多方修整作戰(zhàn)進攻的器具,皇帝于是感嘆地說:“吳公確實很能振奮人心,威嚴莊重得可以匹敵一個國家了!”每當出兵作戰(zhàn)之時,早晨接到詔令,傍晚他就已經踏上了征程,完全沒有時間準備行裝。所以總是能夠盡職盡責,而終身享有功名。此外,他在朝廷任職的時候,明察秋毫而謹嚴質樸,言談舉止也中規(guī)中矩。吳漢曾經率軍出征,妻子兒女們在后方購置田產。吳漢回來后,就責備他們說:“軍隊在外作戰(zhàn),軍吏和士卒們供給不足,為什么要大量購置田宅呢!”于是盡數(shù)分給了兄弟和母親、妻子的娘家人。
【原文】
二十年,漢病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知識,唯愿陛下慎無赦而已?!奔稗?,有詔悼愍[15],賜謚曰忠侯。發(fā)北軍五校、輕車、介士送葬,如大將軍霍光故事。子哀侯成嗣,為奴所殺。
二十八年,分漢封為三國:成子旦為濯陽侯,以奉漢嗣;旦弟盱為筑陽侯;成弟國為新蔡侯。旦卒,無子,國除。建初八年,徙封盱為平春侯,以奉漢后。盱卒,子勝嗣。初,漢兄尉為將軍,從征戰(zhàn)死,封尉子彤為安陽侯。帝以漢功大,復封弟翕為褒親侯。吳氏侯者凡五國。初,漁陽都尉嚴宣,與漢俱會光武帝于廣阿,光武帝以為偏將軍,封建信侯。
論曰:吳漢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終始倚愛之親,諒由質簡而強力也。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斯豈漢之方乎!昔陳平智有余以見疑,周勃資樸忠而見信。夫仁義不足以相懷,則智者以有余為疑,而樸者以不足取信矣。
贊曰:吳公鷙強,實為龍驤[16]。電掃群孽,風行巴梁。
【注釋】
[15]悼愍(mǐn):哀悼。
[16]龍驤:古千里馬名。
【譯文】
建武二十年(44),吳漢病情危重。皇帝親臨探視,問他還有什么要說的話。吳漢回答說:“為臣愚昧而沒有什么見識,只希望陛下千萬不要動輒大赦天下。”等到逝世后,皇帝下詔表示哀悼,賜予吳漢的謚號為忠侯。并征發(fā)北軍五營士兵、輕車士兵、披甲武士,列成軍陣,為吳漢送葬,一切都按照大將軍霍光當時葬禮的規(guī)制。兒子哀侯吳成作為吳漢的后嗣,后來被家奴所殺。
建武二十八年(52),皇帝劃分吳漢的封國為三個封國:吳成的兒子吳旦被封為濯陽侯,作為承奉吳漢的后嗣;吳旦的弟弟吳盱被封為筑陽侯;吳成的弟弟吳國被封為新蔡侯。吳旦去世后,沒有兒子,封國被除。章帝建初八年(83),改封吳盱為平春侯,作為承奉吳漢的后嗣。吳盱去世后,兒子吳勝繼承后嗣。當初,吳漢的兄長吳尉被任命為將軍,隨從皇帝征戰(zhàn)而死,皇帝賜封吳尉的兒子吳彤為安陽侯?;实垡驗閰菨h功勛卓著,又分封他的弟弟吳翕為褒親侯。吳氏家族受封為侯的封國一共有五國。在最開始的時候,漁陽都尉嚴宣,和吳漢一起到廣阿會見光武帝,光武帝任用他為偏將軍,封建信侯。
史官評論說:吳漢在光武帝建武年間,一直處在上公的位置上,自始至終都受到光武帝的倚重和親信,想來是因為他質樸簡易并堅忍自若了??鬃诱f“堅毅質樸而拙于辭令就接近于仁了”,這難道是用來比擬吳漢的嗎!往昔的時候,陳平有足夠的智慧卻受到懷疑,周勃卻因為質性樸實忠厚獲得信賴。所以說如果仁義之心還不足以相互信賴,那么有智慧的人反會因為有足夠的智慧而受到懷疑,樸實的人倒因為誠懇耿直而獲得信賴。
論贊說:吳公好像鷙鳥一般勇猛而頑強,實在猶如蛟龍昂首飛騰天上。又仿佛雷電迅猛掃除種種邪惡,又似乎是狂風大作席卷巴、梁。
上一篇:后漢書《劉盆子傳》譯文賞析
下一篇:后漢書《孔奮傳》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