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公屈體的解釋?廉公屈體的典故與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后以此典表示人顧全大局,忍讓小忿;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北周·庾信《周隴右總管長史豆盧公神道碑》:“上馬諭書,臨戎習禮,賈復開營,廉公屈體。”晉·潘岳《西征賦》:“入屈節(jié)于廉公,若四體之無骨。”唐·元稹《授劉悟檢校司空幽州節(jié)度使制》:“蘊孟賁之勇,不以力聞;避廉頗之強,使之心伏。”
上一篇:履虎尾的解釋?履虎尾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廉頗強飯的解釋?廉頗強飯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