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拜”
四拜是古時相見禮。“四拜”之禮始見于《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被趙肅侯拜相以后,有事路過家鄉洛陽時,那位曾經很看不起他的嫂嫂“蛇行匍伏,四跪自拜而謝”,但這并非古代的常禮。古代的尋常之禮,不過是一拜或者再拜,即使是人臣對君主,也只需再拜即可。四拜乃是謝罪的加拜之禮,如《孟子·萬章下》:“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八說:“古人未有四拜之禮,唐李涪刊誤曰:夫郊天祀地止于再拜,其禮至重,尚不可加。”但緊接著他又解釋道:“自唐以下即有四拜。《大明會典》:‘四拜者,百官見東宮、親王禮,見其父母亦行四拜。其余官長及親戚朋友相見,止行兩拜禮。’是四拜唯于父母得行之。”可見,到了明朝時期,四拜才作為正式的大禮開始流行。
另外,民間又有“人三鬼四”之說,即:對上司、長輩行叩拜之禮時要磕三個頭,而對死去的親人行叩拜之禮時要磕四個頭。
上一篇: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下一篇:什么是“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