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振亞 【本書體例】
高繼珩
高繼珩(1797——1865)字寄泉。直隸(今河北)遷安人,寄籍寶坻。嘉慶二十三年進士。歷任欒城教諭,大名教諭、廣東博茂鹽場大使。少負才名,與邊袖石、華枚宗并稱“畿南三子。”古文、駢體、詩詞、繪畫皆擅長。著有《培根堂詩抄》等多種。有筆記小說《蝶階外史》四卷及《續編》二卷。
嘉慶六年,河陡漲,畿(jī汲)南一帶尤甚。新安屬保定府,水與城平,不沒者三版。官民在城上睹洶洶之勢,以為城沒在旦夕也。忽守城人一男子陡起,曲踴距躍,張目披發,指水中厲聲曰:“我——柳神也。爾欲趁今年水勢與吾尋仇?生死我當之,一城老稚何辜,遭汝荼毒?行將聚吾族類殲爾大河之南!”且躍且詈。水中旋露一獸,首大如輪,似龍似獅,額端四角森立,長七八尺,觸城西北隅,自顛至底橫裂五六尺,水牛吼而入。柳神以手掬土,向裂處略一簸揚,以足盤辟其上,裂處旋合;又折柳枝指城下曰:“汝真不去耶?”怒擲水中。倏見千萬柳枝逆流旋轉,勢如萬弩,矗然刺水,波濤鼎沸。西風狂起。云霧冥濛,日為改色。食頃,水作深赤色,腥聞於天,血淋漓濺雉堞間,臭穢不可近。孤城震撼,洪濤海翻。萬目攢觀,相顧失色。瞬息間,狂波北奔,水痕頓減數丈,旋見土隍已露,新安城故臨河,又瞬息,水歸故道,特與堤平耳。回視城裂處,堅好如初。合城相慶,莫解所由。而彼一男子者,昏然倒地;灌以湯,醒而問之,茫不省憶。
先是雍正元年,有邑村貧女,姿容婉秀,及笄未字。夏初,就河溽淺水浣褻衣。老柳一株,橫亙水面,坐樹上浣半日。見苔紋數縷,青滑可愛,波光柳影,互相蕩摩,輟浣而思,怦然心動。嗣亦忘之,而腹漸膨脹。父母疑詰,吐其實,不信,屢受箠撻,憤欲覓死。四更人靜,俯后園井畔泣曰:“妾污父母門閭,為鄉里唾罵,死何足惜!然孕十八月而不生,孕從何至?又不自知。井神有靈,尸勿變色!”祝畢,縱身入井。其兄突至,抱其足,力拽之,相持甚急,俱仆井側。突有綠衣人——綠衣綠發,高丈許,曰:“我,柳神兒也。今日誕生,將覓吾父于金沙島。兒生母死,抱恨終天,且母以冤死,誰從而白之?舅氏速起,葬吾母村東隙地,樹表以志。百余年后,城有水厄,我當來護之。”言訖不見。女兄醒,家人奔集,女已不救。以待棺,四日始殮,面如生。蓋其兄見女獨入后園,疑之,潛伺井旁叢荻中,故聞見如是。
女墓至今尚在。至是柳神為護母家,城遂獲全。獨不知四角獸為何怪?與柳神何仇?敗北而奔,去之何所?
(選自《蝶階外史》)
嘉慶六年,河水突然暴漲,京城南部一帶特別嚴重。新安縣(治所在今河北安新縣)原屬保定府管轄,水已與城墻相平,再漲三版即被淹沒。官員們和眾百姓在城上看著那洶涌的水勢,都認為城很快就要被水淹沒了。忽見守城人之中一位男子突然站起,縱橫跳躍,怒睜雙目,披頭散發,指著水中厲聲喝道:“我是柳神。你想趁今年的水勢找我報仇嗎?生死全由我一人承當,全城老少百姓有何罪過,遭你這樣的肆虐?馬上召集來我的同族,將你消滅在大河的南面!”他邊跳躍邊潑口大罵。水中隨即露出一個水獸,那水獸頭如車輪一樣大,形狀像龍又像獅子,額頭上長著四只角,各長七八尺,向著城的西北角撞去。城墻從頂上到底下,立即裂開一個五六尺寬的豁口,洪水如牛吼一樣順口而入。柳神用手捧起土向裂口處輕輕一撒,又用腳踩踏在上面,裂口即刻便合攏了;又折一條柳枝指著城下說道:“你真的還不走嗎?”說罷,將柳枝投到水中,很快便看見千萬條柳枝頂著水沖飛速旋轉,勢如萬箭齊發,直射水中,怒濤翻涌。西風驟然刮起,烏云遮天,霧氣迷濛,連太陽也變得昏黃。約有一頓飯工夫,大水變成了深紅色,腥氣沖天,淋漓的鮮血濺滿城上的垛口之間,臟臭得使人無法近前。城墻激烈地晃動,洪濤如大海翻騰,看到這種情形,眾官員和百姓嚇得臉都變了顏色。轉眼間,狂浪向北奔去,水頭頓時下降了數丈,隨即土城壕已顯露出來。新安城又像原來一樣臨河而立。又是一眨眼工夫,洪水已歸入河道,只是與河堤相平罷了。回頭再看城墻裂口的地方,還是像原來一樣堅固完好。全城百姓互相慶賀,但又都不明白其中的緣由。而那一位男人,已昏倒在地上;用湯灌醒再問他,也是茫茫然不記得剛才發生的事了。
在從前雍正元年間(公元172年),本縣某村有一位貧家少女,生得天姿聰穎,容顏俊美,已到成親之年卻還沒有婚配。夏初的一天,她到河邊淺水的地方洗穿臟了的內衣,有一棵老柳樹,倒臥在水面,便坐在樹上洗了半天。見有數縷苔蘚,青油油滑溜溜非常可愛,在波光柳影中,互相撫摩輕揉。姑娘停洗,凝神遐思,春心怦然而動。以后雖漸漸忘了這件事,肚子卻慢慢地大了起來。父母懷疑,追問緣由,姑娘如實說了那天的實情,但父母不相信,多次對她鞭打。姑娘心懷憂憤想一死了之。四更時分,夜寂人靜,姑娘趴在后園井邊泣哭道:“我玷污了父母的家庭,被鄉親們唾罵,就是死也沒什么可惜的。然而懷了十八個月孕卻生不下來,在什么地方懷的孕自己又不知道。井神如果有靈,我死之后尸首不要改變顏色!”祝告完畢,便撲向井中。她的哥哥突然趕到,抱住她的腳用力向上拉拽。雙方用力過猛,一起跌倒在井邊上。突然,有個綠衣人——綠面綠發,高一丈多——說道:“我是柳神的兒子。今日誕生。將要去金沙島尋找我的父親。我生下來,母親卻死了,遺恨無窮;況且母親因含冤而死,誰能替她表白?舅舅快快醒來,將我母親葬在村東空地里,樹個標記以志永懷。一百多年后,新安城會有水患,到那時我當趕來救護。”說罷即不見了蹤影。姑娘的兄長醒過來時,全家人都趕來了,姑娘已死了過去。因為等著做棺材,四天后才入殮,姑娘的臉一直像活著時一樣嬌麗。原來,哥哥見姑娘獨自一人進了后園,心生疑團,便隱藏在井邊的葦叢之中,聽見了情況。
姑娘的墳墓至今還在。可以說柳神是為了保護他母親的家,新安城也得到了保全。唯獨使人不清楚的是那四角獸是什么東西?與柳神有什么冤仇?被擊敗而逃走,又去了什么地方?
(李恩清譯)
《柳神》是選自《蝶階外史》卷三上的一則筆記小說,在清代民間流傳甚廣。作者高繼珩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夸張手法,以生動的故事情節,巧妙的謀篇結構,自然樸實的語言,把柳神這個人們理想的小說人物,在洪水猛漲,天禍降臨之時,挺身而出,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描寫得有聲有色。尤其是在渲染氣氛和烘托人物性格上,很值得今人學習借鑒。
全文不足九百字,但卻把曲折的神話故事,從頭至尾的來龍去脈,交待得清清楚楚,委婉動人。如果要用今天的白話文,至少要增加一半以上的文字,還不一定寫得如此感人入畫。試看作者是如何用最簡明的語言,來渲染柳神這個神話人物的吧。
作者為給小說的主人公鋪敘,開篇寫道:“嘉慶六年,河陡漲,畿南一帶尤甚,新安屬保定府,水與城平,不沒者三版。”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把洪水突如其來的時間、地點、來勢兇猛,以及將要給城市居民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躍然紙上。為突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筆鋒一轉,點出了一個相貌不凡的男子漢——柳神。這種前鋪后續的表達技巧,繼之被后來的作家和記者效仿。
為突出柳神的本領非凡,又換成側面描寫的手法,加以別開生面的著力渲染。落筆先用了“曲踴距躍,張目披發”八個字,公開站出來,自報姓名,欲同水獸較量,表現不同一般。聯想《水滸傳》正面描寫武松打虎的場面,為渲染武松的力大無窮,除間接交待武松三碗能過岡的過人酒量外,給以后的景陽岡打虎埋下伏筆。然而,動真格打虎的過程中,作者詳細描寫了武松與老虎搏斗的“一按”“一撲”“一驚”“一閃”“一掀”“一躲”“一剪”等具體動作,使人一目了然,武松確實有打虎的基本功。則高繼珩渲染柳神降水獸卻另有新招。他只字不提柳神如何同水獸交戰經過,反而將筆一轉,寫起了水獸如何奇形怪狀,力大無比。如“水中旋露一獸,首大如輪,似龍似獅,額端四角森立,長七八尺,觸城西北隅,自顛至底橫裂五六尺,水牛吼而入。”作者詳細渲染水獸的兇猛,正是為了烘托柳神的降怪法術高明。但當敘述柳神的法術時,作者僅用“柳神以手掬土,向裂處一簸揚,以足盤辟其上,裂處旋合。”的幾句話,便輕而易舉地把水獸造成的破壞性創傷給恢復了。然后又信手折柳變箭,投向水面,便能立即呼風喚雨,使“日月變色”。這種詳略得體的渲染手法,大大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
上一篇:柳氏傳
下一篇:株連致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