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概說】
傳說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顓頊帝的孫子,“五帝”之一,是與堯、舜齊名的圣賢帝王。相傳因治理洪水有功,受舜帝的禪讓繼承帝位。禹也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在位八年,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
【故事錦囊】
傳說帝堯在位的時候,洪水肆虐,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為了制止洪水,保護農業生產,帝堯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患。
最后大家推薦鯀(ɡǔn)來負責治水。鯀采用“堤埂障水”,即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阻擋洪水,治水九年也沒成功。在治水過程中,鯀不待天帝允許,就私自取了“息壤”(息壤是天庭中一種生長不息的土壤)去使用。他的行為觸怒了天帝,被天帝放逐羽山而死。
鯀死后,尸體三年不腐。天帝命人剖開他的肚子一探究竟,他的肚子里竟然跳出一條虬龍。這條龍就是他的兒子禹。禹出生后,鯀的尸體化為一條黃龍,沉入了羽淵。
禹繼承父親的遺志,決心治好洪水。他采用兩個辦法:一是筑堤攔截,二是疏通引導。大禹讓黃龍幫助勘察地形,并讓它用尾巴劃開地面,把洪水導向了大海。大禹又讓玄龜背著息壤,去填堵筑堤。
治水過程中,禹還與制造洪水的惡神共工進行了殊死的戰斗。先是擒殺了共工的主要助手相柳氏(相柳氏身為長蛇,有九個頭,一口氣能吃盡九座山上的食物,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然后與共工決戰。最后,大禹打敗了共工,獲得了勝利。
禹治水十分辛苦。他因走路太多,腳指甲都磨光了,但他硬是走遍了患水的所有地方。在這個過程中,他常常吃飯睡覺都顧不上。在治水最困難的日子里,他好幾次經過家門卻不進去。直到三十歲還沒成家。一天他來到涂山附近,看見一只九尾白狐,在白狐的引領下,大禹愛上了涂山的一位姑娘。但結婚不久,他就又到南方去治水了。妻子留在家中,經常站在黃河之濱眺望,時間久了,就有了“望夫石”。
經過多年的奮斗,禹制服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禹的精神,為后世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知識庫】
禹鑄九鼎
據傳大禹在位之時,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鑄著各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大禹把九鼎視為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從此之后,九鼎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上一篇:國學《吳帶當風》賞析
下一篇:國學《夸父逐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