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帶當風
【概說】
吳帶當風,這是對吳道子人物畫風格的概述。傳說他畫的人物、衣袖、飄帶,具有迎風起舞的動勢。
吳道子,又名道玄,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杰出的畫家。他年輕時即有畫名,曾擔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就辭職了。后來流落洛陽,曾跟隨張旭、賀知章學書法,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作畫之道。精于佛道、人物壁畫的創作。
吳道子人物畫頗有特色,一變東晉顧愷之以來那種粗細一律的“鐵線描”,善于輕重頓拙似有節奏的“蘭葉描”。筆勢圓轉,衣服飄舉,形成“吳帶當風”的獨特風格,被稱作“吳家樣”。他的人物畫對唐代以及后世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世的畫家尊他為“師祖”、“畫圣”。
【故事錦囊】
我國書畫史上,有兩位被后世冠以“圣”的桂冠: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稱為“書圣”;另一位就是被稱為“畫圣”的吳道子。
相傳一次吳道子來到雞足山(今云南大理市境內)的金頂寺住宿,當晚,他與躍治禪師對月飲酒,談得非常投機。禪師久聞吳道子的大名,請他即興作畫,給寺廟留個紀念。吳道子一口應允。禪師命小和尚端來筆墨紙硯,吳道子提起筆來,很快畫了一幅《立馬圖》,馬畫得活靈活現,就在他準備畫上馬尾時,突然感到胸悶惡心,便把畫筆一擱,來到院里嘔吐起來。他吐完后被攙回禪房安歇了。第二天,吳道子因有事著急下山,便忘了畫馬之事。
吳道子走后,禪師將缺了馬尾的《立馬圖》掛在禪堂里,想等日后吳道子再次光臨,請他把馬尾補上去。
有一天,山下闖進來十來個農夫,氣憤地對禪師說:“有一匹禿尾巴馬,天天從貴寺跑出來糟蹋我們的莊稼?!?/p>
禪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解地問:“佛家乃清靜之地,能養什么馬?不信你們到寺里搜一搜吧?!?/p>
農夫們搜來搜去,連馬的影子也沒見到,可是他們明明看到這匹馬跑到寺里的。就在他們懷疑是不是弄錯了的時候,禪師想起了那幅畫來,便對農夫們說:“鄙寺確實無馬,倒有一幅繪有馬的圖畫,請進屋來看?!?/p>
農夫們一看畫上的馬,紛紛指著它說:“就是它,一連幾天跑下山偷吃我們的莊稼,你看它嘴里還銜著幾根麥苗呢!”
禪師大怒,指著畫上的禿尾馬罵道:“畜生,留著你害人,不如拿到火塘里燒掉?!?/p>
話音剛落,畫上的馬跪了下來。農夫們很是驚奇,覺得燒了可惜,就說:“只要誠心悔改,不再糟蹋莊稼就行了?!?/p>
此后,有人看見有匹禿尾馬經常從雞足山下來,幫助莊稼戶干活。它就是吳道子畫的禿尾神馬。
【知識庫】
一日睹三絕
唐明皇到東都洛陽,吳道子和張旭隨行。當時,洛陽有一位善舞劍的裴旻(mín)將軍家有親人逝世,裴旻請吳道子在天宮寺(今洛陽老城區)畫幅壁畫以超度亡靈。吳道子對裴旻說:“久聞將軍大名,若能觀將軍舞劍,觀其壯氣,可就揮毫?!迸釙F爽快應諾,馬上束起喪服舞起劍來。寒光籠罩中,劍如電光下射,旁觀者嘆為觀止。
吳道子如獲神助,奮筆揮灑,壁畫很快畫成了,畫上仙人神采飛揚,照得滿壁生輝。在場的張旭大受啟發,在另一面墻上筆走龍蛇,留下“天下第一狂草”的墨寶。圍觀群眾大飽眼福,都說道:“一日之中,獲睹三絕。”
上一篇:國學《吳兢與《貞觀政要》》賞析
下一篇:國學《大禹治水》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