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戲劇藝術》
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狄德羅重要的戲劇論文,發表于1758年,原為劇本《一家之主》的附錄。在這篇論文中,狄德羅全面發揮了他的關于啟蒙戲劇的思想,提出一系列關于戲劇創作的主張,是研究狄德羅文藝美學思想的重要文獻。
第一,重視戲劇的教育作用,提出創作嚴肅喜劇的主張。對戲劇教育作用的強調,是服從于作家整個思想體系的,因此這一觀點,在論文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十八世紀西方啟蒙運動的根本目的,就是用科學文化知識教育人們,為資產階級革命作思想準備。作為這一運動的領袖者之一,狄德羅把戲劇視為啟蒙的武器,因此他說: “假使政府在準備修改某項法律或者取締某項習俗的時候善于利用戲劇,那將是多么有效的移風易俗的手段?!币驗閼騽】梢酝ㄟ^對人們的情感、道德上的凈化,引導人們“愛道德恨罪惡”,這樣的方法要比那嚴厲而生硬的說教更有效得多。文中有一段為人熟知的話:“只有在戲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壞人的眼淚交溶在一起。在這里,壞人會對自己所犯過的惡行表示憤慨,會對自己給人造成的痛苦感到同情,會對一個正是具有他那樣性格的人表示厭惡。”正是因為這樣,狄德羅在總結以前戲劇歷史的基礎上,提出了創作嚴肅喜劇的主張。他認為傳統的喜劇是以人類德性上的缺點和可笑方面為主題的,傳統的悲劇是以大眾的災難和大人物的不幸為主題的。這些傳統的悲喜劇都無法承擔啟蒙運動的任務,只有嚴肅喜劇,它是以“人類的美德和本分”為主題的,它可以對人們進行思想上的陶冶,引導人們揚善懲惡。盡管在現實中好人是少的,但畢竟是有的,在這些好人身上,體現了人類的本性。狄德羅是性善論的信奉者。嚴肅喜劇的提出,為后來正劇的發展開了先聲,在戲劇史上的貢獻是不朽的。為了發現人類的美德,狄德羅主張作家、批評家要到生活實際中去,到自己熟悉的行業中去,首先是培養自己的優美德性,才能看到人類的本性。
第二,分析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認識到形象思維的某些特點。狄德羅把戲劇稱作“歷史的藝術”,然而歷史和藝術不同。歷史是實有其事,是已經發生過的事實,因此是真實的。而戲劇要有所選擇,要選擇那些符合生活本質和規律的東西,作者把這種特性稱為“逼真”。根據這條創作原則,戲劇要允許“驚奇”——事物的某種特殊形態,要擯棄“奇跡”——不可能發生的事。作家繼承了歐洲古代唯物主義的文藝觀,并在理論上有了新的發展,應該說這是對現實主義美學的重大貢獻。
狄德羅還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對形象思維的規律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歸納起來:一是創作需要想象和幻想,但這種心理狀態是從“生活經驗”中產生的,是由“生活經驗”決定的。二是藝術審美特性允許虛構,可以對歷史添枝加葉,可以假想出一件事,可以杜撰一些言詞,只要它是遵照自然程序的,就是逼真的。三是想象和幻想并不是不著邊際,而是有一定的規范,也就是說形象思維也具有邏輯規律。論文中對形象思維的闡述盡管是初步的,但仍是從前所沒有的,對以后文藝理論的發展很有啟發作用。
第三,提出關于戲劇創作的一系列主張。 《論戲劇藝術》不僅是一篇理論著作,而且也是創作經驗的總結。狄德羅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創作家。他總結的許多創作經驗,即使到今天也仍然不失其指導意義。在創作理論的建樹上,論文中首先強調了對人物性格的描寫。他提出了在對比中描寫性格的方法,即通過性格與處境的對比,不同人物利益之間的對比,會使性格更為突出。這種理論為后來關于戲劇沖突的討論具有引發的作用。其次是關于戲劇情節和結構的處理,狄德羅主張,情節的發展必須符合生活的真實,不能一味追求偶然事件。戲劇的效果不在一時的驚訝,而是引起觀眾的長時間的焦慮。這種見解是很深刻的。在結構上,他主張要簡化,這是符合啟蒙主義宗旨的,因為它要表現“第三等級”平凡的生活,這種生活比起歷史事件可能缺少驚心動魄的一面。當然,并非只有結構簡單的戲劇才是成功的,狄德羅的這種主張有它歷史的原因。
此外,在這篇論文中,作者還對演技、布景、場面、語言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這無疑豐富了戲劇表演、舞臺設計的理論。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戲劇的功用及組成部分》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浪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