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重甘蔗
北人重甘蔗
【原文】
甘蔗只生于南方,北人嗜之,而不可得。魏太武至彭城,遣人于武陵王處求酒及甘蔗。郭汾陽[1]在汾上,代宗賜甘蔗二十條。《子虛賦》所云:“諸柘巴且。”諸柘者,甘柘也。蓋相如指言楚云夢之物。漢《郊祀歌》“泰尊柘漿”,亦謂取甘蔗汁以為飲。
【注釋】
[1]郭汾陽:即郭子儀。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
【譯文】
甘蔗只能生長在南方,北方人喜歡吃它,但卻不能得到。北魏太武帝來到達(dá)彭城時(今江蘇徐州),派人去武陵王那里索求酒和甘蔗。郭汾陽(郭子儀)在汾地時,唐代宗賜給他二十條甘蔗。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有“諸柘巴且”之句。諸柘就是指甘蔗。大概司馬相如所指的甘蔗說的就是來自楚國云夢地區(qū)的吧。漢代《郊祀歌》中有“泰尊柘漿”之句,也是說取自甘蔗汁作飲料的意思。
【評析】
甘蔗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原產(chǎn)地可能是新幾內(nèi)亞或印度,后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先秦時代的“柘”就是指甘蔗,到了漢代才出現(xiàn)“蔗”字。“柘”和“蔗”的讀音可能來自梵文。我國最常見的食用甘蔗為竹蔗,適合栽種于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到宋代,江南各省才普遍種植甘蔗,作者所稱“北人嗜之,而不可得”的現(xiàn)象才逐漸緩解。甘蔗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鐵量在各種水果中雄踞冠軍寶座。中醫(yī)認(rèn)為,甘蔗入肺、胃二經(jīng),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bǔ)肺益胃的特殊效果,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fā)的咳嗽氣喘,還可以通便解結(jié)。飲其汁可緩解酒精中毒。甘蔗有這么多的好處,人們自然喜歡它,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對甘蔗也情有獨鐘。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表述得淋漓盡致。
上一篇:《容齋隨筆·八種經(jīng)典》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北狄俘虜之苦》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