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所進行的改革。古代埃及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者,都借助于宗教的力量,來強化和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因而,他們對底比斯的阿蒙神廟給予多方的賞賜,奉獻大量土地、奴隸和金銀財富。自新王國以來,隨著歷代統(tǒng)治者對阿蒙神廟的賞賜的不斷增加,使得阿蒙神廟僧侶集團不僅擁有雄厚的物質(zhì)財富,而且參與和干預政事。他們聯(lián)合地方世俗貴族,與以法老為代表的王權相抗衡,企圖奪取國家最高權力,構成了對王權的嚴重威脅。法老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以新興軍事貴族為依靠力量,試圖削弱或打擊阿蒙僧侶集團的力量。這樣,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兩大奴隸主集團之間矛盾和斗爭的發(fā)展,就導致了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因為改革是以宗教改革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所以史稱宗教改革。阿蒙霍特普四世最初是用恢復古老的拉神(太陽神)的崇拜來對抗底比斯的阿蒙神,他為拉神建造神廟,自稱是拉神的最高祭司。當這一較溫和的措施遭到阿蒙神廟僧侶集團強烈反對之后,阿蒙霍特普四世便采取強硬的措施。他宣布,只有太陽神阿吞才是全國唯一應該崇拜的神,取消對阿蒙神及其地方神的信仰,創(chuàng)立了崇拜宇宙間唯一的太陽神阿吞的一神教,并強力加以推行。他封閉了阿蒙神廟及其他神廟,驅逐其祭司,沒收其田產(chǎn);下令涂掉出現(xiàn)在公共場所和神廟墻壁上的“阿蒙”一詞。在底比斯和外地建造阿吞神廟,并奉獻田產(chǎn)、牲畜及其他財物。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阿蒙”改為“阿吞”,更名為“埃赫那吞”(意為“對阿吞有益的人”)。為徹底擺脫阿蒙神廟的影響,他在距離底比斯以北300公里的希爾摩城附近(現(xiàn)今的泰爾·垓爾·阿瑪爾納)另建新都,取名“埃赫塔吞”(意為“阿吞的視野”)。為推行新教,在這個時期還編寫了許多詩歌,為阿吞的“功德”大造輿論,其中有些詩歌就是出于垓赫那吞的手筆。在他的鼓勵之下,埃及的文學藝術開創(chuàng)從來未有的新局面,沖破陳規(guī)戒律、單調(diào)陳舊的模式,在雕刻、壁畫、文學方面涌現(xiàn)出一批現(xiàn)實主義杰作。埃赫那吞的改革并不是純粹的宗教性改革。實質(zhì)上,它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這場斗爭不僅打擊了阿蒙神廟僧侶集團的保守勢力,而且在政權、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筑領域里具有革新的性質(zhì)。但是這種嘗試性的改革最終是失敗了。其原因,一是改革的目的是為強化王權,廣大人民的社會地位沒有得到改善,因而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支持;二是阿蒙神廟僧侶集團及其支持者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特別是在思想意識形態(tài)方面擁有強大的實力。
上一篇:埃斯庫羅斯
下一篇:城市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