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畢達哥拉斯派
亦稱南意大利學派。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所創立。產生于公元前六世紀末,極盛時幾乎在南意大利希臘人的所有居留地都有其活動點,影響一直延續到文藝復興時期。成員大多是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這一學派主要用自然科學觀點研究哲學、美學問題,是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探討美的本質的學派。
他們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數先于一切事物而獨立存在,數的原則是一切事物的原則。整個天體就是一種數,一種和諧。同時提出“對立是存在物的始基”的觀點,概括有限、無限,一、多等對立面作為事物的原則。由此出發,他們把“數”、“和諧”、“秩序”的概念帶進美學研究,著重探求事物形式上的數量比例關系,探尋能產生美的效果的數量比例,得出了一些經驗性的規范。如認為最美的平面圖形是圓形;最美的線形為長與寬成一定比例的長方形(黃金分割)等。提出了“美在和諧”的著名觀點。認為音樂節奏和諧是由高低長短輕重不同的音調按照一定數量上的比例所組成,“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統一”。存在兩種不同的音樂,一種是天體音樂,它是宇宙中星球運行時激起的靈氣所發出的強有力的旋律形成的;另一種是人間音樂,它是音樂家模仿天體音樂、把天上永恒的和諧傳到人間造成的。主張人體美來自身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對稱,并指出藝術作品的成功亦依賴其各部分之間精確的數的比例對稱,沒有作品諸種因素的協調統一便沒有藝術作品的和諧美。他們還用數與和諧的觀點研究人的心理活動,提出“同聲相應”原則,認為人的內在和諧與外在和諧相契合才能愛美、欣賞藝術,并涉及到人在藝術欣賞中的審美感受問題。
該派的美學觀點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但具有辨證因素,蘊含著文藝思想中寓整齊于變化觀點的最早萌芽。其形式主義的美學思想對柏拉圖、新柏拉圖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產生深遠影響。公元前五世紀,該派聯盟被迫解散,部分成員仍遵循畢達哥拉斯派戒律活動;另一些成員則轉向科學研究,在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和醫學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比較文學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波德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