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鄉下,渾身上下便像松勁兒的彈簧,驟然間放松了許多——因為有了炊煙的潤澤。
前幾日到鄉下看望年邁的父母,趕至老家的村外時,已是黃昏時分了。未進村子,便遙遙地望見了村落上空懶散飄蕩的炊煙。濃重的,似丹青妙手隨意的潑墨;輕淡的,如浣紗姑娘信手放飛的一縷白紗。縈繞在村子的上空,縈繞在茂密卻又稀疏的樹冠之間。
炊煙,牽出了我多少美好的回憶啊!我生在農村,長在鄉下。一年四季中,炊煙像永不凋謝的玫瑰,傲然開在莊戶人的視野里、生活中。沐浴在炊煙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年,一組組美好而又難忘的畫面爭相在眼前疊現:炊煙中,我挎著菜籃子去大地里剜野菜,不知名的鳥在樹頭嘰嘰喳喳地唱個不停,嫩黃的野花與婆婆丁、苦麻菜一起,生機勃勃地點綴著星期天的晌午;水田里,稻苗青青、渠水泠泠,空氣里彌漫著水的清涼和花的馨香……
早晨,曙色熹微,小村的輪廓漸漸在淡淡的晨霧中清晰起來,一柱柱炊煙慵懶地織上天空。于是,剛剛睜開惺忪睡眼的小村便有了生機和靈氣。在冉冉升起的酡紅旭日中,狹窄的村巷,古樸的房舍,錯落的樹木,以及泄閘般涌出圈欄的牛羊,便都在灰蒙蒙的炊煙中,統統被詩意化了。故鄉,也因此成了一幀水墨畫,永遠地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正午,在放午學的村童們嘹亮的歌聲中,炊煙又再一次爬上樹梢。炊煙中,依稀可以望見健壯的村姑們在高高的豆角架和黃瓜架間尋覓,采摘著午日的菜肴。收音機里又傳出了單田芳那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評書,騾馬們拉著犁杖風塵仆仆地從壟間趕回來,聞著熟悉的炊煙的氣息,它們在槽頭時不時地打著響鼻。炊煙在無風的正午隨心所欲地飄蕩著,與灶間飄出的炒菜噴香氣和鍋鏟叮當聲一起,成為小村午日特有的旋律。
傍晚,天地間一片靜穆。炊煙再次從煙囪里鉆出來,戀戀不舍地在青麻和青稞間游移;牛羊們馱著落日的余暉再次涌進巷口;晚歸的牧童騎在牛背上,清脆的嗓音連同剛剛學會的兒歌,在鄉間的小路上銀幣一般叮叮當當地跳躍;大人噙著煙斗,挽著褲角,披一身余暉荷鍤款款而歸;衣著樸素的村姑們鬢插野花,裹著麥香飄進村口;年邁的老婆婆在炊煙的映襯下,拄著拐杖守在大門外,等候晚歸的兒女……
鄉村的早晨,因炊煙而令人迷戀;
鄉村的正午,因炊煙而令人流連;
鄉村的傍晚,因炊煙而令人陶醉。
炊煙,是鄉下女人在灶間孵化的夢,是鄉下漢子放飛的鼾聲,是鄉下孩子嘴角溜出的童謠,是鄉下老婆婆望歸的真情……
有炊煙的日子是甜美、滿足的日子,咋過、咋唱,都不過分,都不知足;
有炊煙的巷子是神秘、多情的巷子,咋走、咋看,都不過癮,都不愿離開;
有炊煙的村落是真正的村落,咋描、咋畫,都難顯其中的靈性和韻味。
那靈性是騾馬在槽頭咀嚼余暉的悠閑,那韻味是竹杖叩擊石板路的清亮跫音……
炊煙是鄉村引以自豪的標志,炊煙更是村落的靈魂和旗幟。炊煙依附于村落,村落又呵護了炊煙;炊煙詮釋了村落,村落又繁衍了炊煙。
缺少炊煙的鄉下日子,孤獨、落寞、蒼白、無味;
擁有炊煙的鄉下日子,激情、喜興、濃烈、有神!
炊煙,是鄉村這根笛管中吹奏出的一支最美的、最亮的、最響的、橫亙古今的、形神畢肖的黃鐘大呂!
上一篇:《沉到心底的念想》張文寶散文賞析
下一篇:《炊煙里的鄉情》張新亮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