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抽象畫
是西方現代造型藝術的形式主義流派之一。 它的鼻祖是俄國的康丁斯基, 還有馬烈維奇,荷蘭的蒙德里安, 法國的德隆、杜波飛和美國的波洛克等人。
這個流派的藝術家認為, 藝術不反映、 不認識現實。 藝術的使命僅僅是表現藝術家本人的本能的下意識的感受, 即憑主觀與想象, 對抽象造型觀念進行探索。 他們用“精神的”意象代替自然的描繪,它的法則是依靠“內在需要” , 通過各種顏色的點、線、面符號述說畫家內心深層次的下意識的感受和情緒, 用規則的幾何形和不規則形組成抽象的畫面, 并試圖與觀眾的內心相呼應,造成某種精神上的默契,用康丁斯基的話說: “繪畫是精神圖象的再現, 而不是對象的翻版”,把繪畫完全從模仿對象中解放出來。 由于他們不去表現具體對象,也稱無對象藝術。 很多抽象派畫家淡創作時隨心所欲地表現抽象精神和自由自在的情緒, 使得人們在理解和欣賞他們的作品時也可以隨心所欲。 從他們的創作過程中就可以看到,有的畫家“使用石塊、砂子,鐵釘和玻璃摻和顏色在畫布上使勁地摩擦, ”有的畫家“借助于驢尾巴, 雞和貓的腳爪來作畫, 有的讓女裸體模特兒涂上顏色在畫布上打滾, 有的用自己染了油彩的雙腳在畫布上亂踩, 有的用嘴唇在畫布上接吻, 以留下色彩的痕跡。 ”在強調觀念更新的現代藝術發展過程中, 優劣摻雜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抽象繪畫都是隨心所欲地創作出來的。
康丁斯基的繪畫就不是隨意涂鴉, 而是從現實中提取的概念、 形象、 色彩或聲音,經過苦心經營之后, 用符號表現出來的一種思想感情的提煉的形象, 他是既有理論又有作品的藝術家。所以對抽象畫要用新觀念, 實事求是地去欣賞, 不要一概否定。
抽象繪畫最早出現, 是在1907年法國藝術界產生立體主義的時候。 它主要有兩個源流: 一是以塞尚、 修拉的繪畫理論為出發點, 經過立體派, 而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荷蘭、 俄國發展起來的幾何學的構成主義為代表, 如蒙德里安。 一是以與主知主義相對的, 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抽象運動為代表, 如康丁斯基。
二十世紀初, 以德國國立包豪斯學院所代表的新學派, 以全新的觀念起來對舊的傳統進行挑戰, 并通過富有成果的試驗和實踐博得了社會的承認和支持。 “包豪斯”主張既要精通理論和形式創造方面的規律, 又要自由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和想象能力。 它不僅成為歐洲現代設計的搖籃, 開辟了設計的新紀元, 而且在理論和實踐上為抽象主義繪畫做了奠基工作, 并為它的向前發展鋪平了道路。 這樣, 二十世紀藝術繼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繪畫之后, 以絕對抽象的形、色、線為原素, 來表現個人的內心感受, “包豪斯”可謂是集其大成者, 影響極為深遠。
抽象主義繪畫的思想基礎是尼采哲學。 由于抽象繪畫表現畫家主觀的感情, 神秘的內心世界, 摒棄客觀世界的具體對象和生活內容,也就使人難于理解。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抽象攝影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斐羅斯屈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