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斐羅斯屈拉特
斐羅斯屈拉特(Flavius Philostratus,約170-245)羅馬時期的希臘作家、批評家。生平不詳,大約曾在雅典學習和任教,后定居羅馬。主要著作有《狄阿那的阿波洛尼阿斯的生平》、《智者傳》以及關于六十四幅繪畫的評論等。
斐羅斯屈拉特在美學思想方面的貢獻是創造性地發展了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說,強調了想象對藝術創作、藝術欣賞的重要作用,并從理論上進行了論證。
他對古希臘以來的藝術摹仿說進行了創造性改造。他在《狄阿那的阿波洛尼阿斯的生平》(阿波洛尼阿斯是公元前一世紀時的希臘哲學家,屬于新畢達哥拉斯學派)中,把摹仿分成兩種,一種是“用心和手來圖繪萬物”;另一種“只是用心來創造形象”。而且說: “稱得上繪畫的那一種,由于它能夠用心和手來圖繪萬物,所以是更為完備的一種摹仿。至于另一種,則是它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即使不是畫者,他也能夠用心來理會來摹仿,但卻不能夠用手來描繪。”他把用心又要用手來描繪的事物,看作是“完全的摹仿”;用心創造形象的摹仿是“不完全的摹仿”。藝術摹仿是這種完全的摹仿。所謂用心的摹仿就是想象。想象無疑是高于簡單的模擬的“更為巧妙的一位藝術家”。簡單的摹仿“只能塑造它所看到過的東西,而想象還能塑造它所沒有看到過的東西。”簡單的摹仿把現實當作不可逾越的東西,成為現實的奴仆,在現實面前感到恐懼;而想象則不是,它在現實面前“無所恐懼地上升到它自己理想的高度”,而只把現實當作“標準”或依據。所以想象對于藝術來說,是更“充滿智慧的指導”,它出自于心靈,是一種“創造”,又是一
種“理想”;它把現實作為“標準”,而又不滿足現實,它向理想境界進發;它也是一種“自由”,它不必追逐自然的絕對真實,而是“不為任何東西阻撓”地自由馳騁。這就是“心的摹仿”的真正含義。
斐羅斯屈拉特把想象看作是藝術創作和欣賞的基礎。他認為創作是“心的摹仿”,欣賞也是“心的摹仿”。創作不只是心,也有手參加,目的是為了把想象的東西化作現實的東西。而欣賞也不完全是被動的觀照,也有創造的成分,也要進行再創造,這就需要有某種修養和訓練。欣賞者需要借助藝術家的“完全的摹仿”捕捉自己的想象;藝術家也需要以欣賞者的“不完全的摹仿”為想象汲取的必要養料。
斐羅斯屈拉特如此重視和強調想象在創作中的作用是西方美學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西方美學界后來對想象、形象思維問題的深入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導源于他的。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抽象畫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方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