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恩格斯對劇本《弗蘭茨·馮·濟金根》描寫時代背景提出的要求。
福斯泰夫是莎士比亞戲劇《亨利四世》和《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一個破落的貴族騎士,歐洲中世紀封建關系解體時期“冒險家”的典型。他撒謊、詐騙、搶劫、唯利是圖,講求實利而鄙棄道德和名譽,嘲笑別人又被別人嘲笑。他長期沉淪于社會底層,較多地接觸了窮苦人民的生活,因此對丑惡現實多以諷刺和揶揄,在玩笑戲謔之中不時發出不滿現實的呼聲,曲折地表達了普通人民的社會理想和意愿。莎士比亞在劇本中通過這個人物廣泛地聯系了社會的各個階層,把腳伕、店伙、酒保、仆役、流氓、盜賊、衙役、娼妓和淳樸的農民引進戲劇的矛盾糾葛之中,為主要人物的性格刻劃和主題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社會背景。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劇情,有力地發展了矛盾沖突;而且大大深化了戲劇的主題思想,取得了更大的藝術效果。莎士比亞通過廣闊社會背景的描寫充分揭示出統治階級和人民群眾在王權勝利后的新的階級矛盾,打破了封建政權長治久安的幻想。這種深刻的社會洞察力使莎士比亞大大超越了同時代的資產階級作家,居于當時思想發展的峰巔。
恩格斯十分贊賞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中借描寫廣泛的社會生活表現主題思想的方法,針對拉薩爾劇本創作中的“席勒式”傾向,在信中一再強調描寫“福斯泰夫式背景”的重要性,要求拉薩爾必須“更加莎士比亞化”。他批評《濟金根》創作失誤的要害就是缺乏“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這一寶貴的時代背景,否定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并把垂死階級的代表人物描寫成獨來獨往的民族英雄。作者把主人公濟金根的悲劇命運歸結為策略錯誤, “智力過失” 從根本上迥避了他與人民群眾無法解決的矛盾沖突。這樣一來,作者就完全忽視了濟金根命運中的真正悲劇因素,歪曲了十六世紀的歷史。恩格斯在信中勸告拉薩爾從歷史和現實出發,而不是從抽象的觀念出發來看待農民和平民的歷史功績。在劇本的具體處理方法上,他建議拉薩爾有力地表現氣勢兇猛的農民運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貴族的保守心理。因為這種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能夠為活動于前臺的“官方分子”提供堅實有力的舞臺背景,強化悲劇性沖突。
恩格斯對《濟金根》提出的這一修改意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文學作品作為社會生活的反映,不管其主人公的階級出身和社會地位如何,都不能割斷與社會生活以及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作者對待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主人公的命運和作品的思想水平。作者如果能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把人民群眾適當地引入作品的矛盾沖突之中,讓主人公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生活著和活動著,那末從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來看,這部作品就會取得更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效果。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皎然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科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