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原文】
文公問元帥于趙衰[1],對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學彌惇[2]。夫先王之法志,德義之府也。夫德義,生民之本也。能惇篤者,不忘百姓也。請使郤縠。”公從之。公使趙衰為卿,辭曰:“欒枝貞慎[3],先軫有謀,胥臣多聞[4],皆可以為輔佐,臣弗若也。”乃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取五鹿,先軫之謀也。郤縠卒,使先軫代之。胥臣佐下軍。公使原季為卿[5],辭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紀民,其章大矣,不可廢也。”使狐偃為卿,辭曰:“毛之智[6],賢于臣,其齒又長。毛也不在位,不敢聞命。”乃使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趙衰代之,辭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軍也善[7],軍伐有賞,善君有賞,能其官有賞。且居有三賞,不可廢也。且臣之倫,箕鄭、胥嬰、先都在[8]。”乃使先且居將上軍。公曰:“趙衰三讓。其所讓,皆社稷之衛也。廢讓,是廢德也。”以趙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軍[9]。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請佐[10],公曰:“夫趙衰三讓不失義。讓,推賢也。義,廣德也。德廣賢至,又何患矣。請令衰也從子。”乃使趙衰佐新上軍。
【注釋】
[1]元帥:軍隊的統帥,職位是上卿。趙衰:晉國的卿,字子余。
[2]郤縠(hú):晉國大夫。彌惇:更加敦厚篤實。
[3]欒枝:晉國大夫,謚貞子,欒共子的兒子。
[4]胥臣:晉國大夫,又名臼季、司空季子。
[5]原季:即趙衰。
[6]毛:狐毛,狐偃的哥哥,晉國大夫。
[7]先且居:先軫的兒子。
[8]胥嬰、先都:都是晉國大夫。
[9]五軍:晉國原有中軍、上軍、下軍三軍。清原閱兵時,又增新上軍、新下軍二軍,共為五軍。
[10]蒲城伯:即先且居。
【譯文】
晉文公問趙衰誰可以擔任元帥,趙衰回答說:“郤縠可以。他已經五十歲了,還堅持學習,而且更加敦厚篤實。先王制定的法規典籍,是道德信義的寶庫。道德和信義,是人民的根本。能夠保持敦厚篤實的人,是不會忘記百姓的。請讓郤縠擔任軍隊的統帥吧。”文公采納了趙衰的建議。文公同時想任命趙衰為卿,趙衰推辭說:“欒枝這個人忠貞謹慎,先軫足智多謀,胥臣見聞極其廣博,他們都可以擔任輔佐君王的上卿,小臣不如他們。”于是文公任命欒枝統帥下軍,由先軫為副將輔助他。后來攻取了五鹿,就是出于先軫的計謀。郤縠死后,又派先軫接替他任中軍統帥。由胥臣擔任下軍副將。文公又提出讓趙衰擔任卿職,趙衰推辭說:“三樁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計謀。用德行來治理人民,成效十分顯著,不可不任用他啊。”文公便任命狐偃為卿,狐偃推辭說:“家兄狐毛的智慧超過小臣,他的年齡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項任命。”于是文公派狐毛統帥上軍,由狐偃為副將輔助他。狐毛死后,文公派趙衰代替他任上軍統帥,趙衰又推辭說:“在城濮之戰中,先且居輔佐治軍表現出了驍勇善戰,有軍功的應當得到獎賞,以正道幫助君王的應當得到獎賞,能完成自己職責的應當得到獎賞。先且居有這樣三種應當得到的獎賞,不可不加以重用。而且像我這樣的人,箕鄭、胥嬰、先都等都還在。”于是文公派先且居統帥上軍。文公說:“趙衰三次辭讓,他所推舉的人,都是國家最得力的捍衛者。廢除辭讓,便是廢除德行了。”因為趙衰辭讓的緣故,文公在清原之地舉行閱兵,把原來的三軍擴充為五軍。任命趙衰擔任新上軍的統帥,由箕鄭為副將輔助他;胥嬰擔任新下軍的統帥,由先都為副將輔助他。狐偃死后,蒲城伯先且居請求委派副將,文公說:“趙衰三次推讓,都不失禮義。謙讓是為了推薦賢人,禮義是為了推廣道德。推廣道德,賢才就能到來,那么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請讓趙衰隨從你做副將。”于是,晉文公派遣趙衰擔任新上軍的副將。
上一篇:《宋襄公贈重耳以馬二十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文公伐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