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馬爾科夫
德米特里·費奧多羅維奇·馬爾科夫( Дмитрийфедорович Марков,1931—)當代蘇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斯拉夫學家。1936年畢業于哈爾科夫大學語文系,1954年獲語文博士學位,1966年成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他是蘇共中央社會科學院教授《文學問題》雜志編委。主要著作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起源。南斯拉夫和西斯拉夫文學經驗雜談》、《當代保加利亞文學》、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問題》等。七十年代初,在蘇聯最先提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開放體系”的理論概念。
馬爾科夫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原則上新的美學體系”,是“真實地描寫生活的歷史地開放的體系”,主要從三方面進行了論述。
其一,他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一種新型的藝術意識,它的嶄新性質表現在創作方法的全部構成因素上,它既是客觀與主觀協調一致的體系,也是客觀的藝術認識的可能性與它的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兩種意義上的開放性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哲學基礎是對世界和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解。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列寧的藝術黨性原則是構成這一體系的最根本的共同原則,只有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真實地表現生活的無限可能性。
其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具有藝術真實性的廣闊標準,從而它得以最大限度地從各個方面揭示藝術同現實世界的聯系。他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并不排斥過去的和我們現代的藝術真實性,而是在社會主義思想性的基礎上合乎邏輯地發展了這種真實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同真實的藝術的共同特點相融合的?!币虼?,“真實性的廣闊標準”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體系中一切藝術概括形式的基礎,也是確定體系開放性的重要的劃界原則。
其三,他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一個靈活多變的體系”,就藝術家而言,對不斷發展著的現實生活的客觀認識是無止境的,在題材的選擇和采取足以表達生活真實的手法方面也是沒有限制的,都是歷史地開放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并不局限于“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這樣一種或幾種表現方式,它可以把過去和現代的其它多種藝術流派在表現手法方面取得的成果溶合成一個整體,當然這一溶合的過程也是一個批判、改造,使其適應新體系需要的過程。
馬爾科夫在論述中,還特別強調“方法上的三個最重要特點的有機聯系,即認識世界的實際無限可能性,藝術真實性的廣闊觀點和獨特地、形象地體現生活現象的廣闊的、實際同樣是無限的可能性”的有機聯系。在他看來,這就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原則上新的美學體系”而區別于其他美學體系、其他創作方法的本質所在。
馬爾科夫關于“開放體系”的理論,目前在蘇聯仍處于討論過程中。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馬爾庫塞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馬里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