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西晉杰出的文學家。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臨淄附近)人。博學多才,志向遠大。出身寒微,在當時那個門閥制度社會,雖然他的妹妹左棻是晉武帝的貴嬪,但一生仍不得志。官止于秘書郎。曾追隨賈謐,為二十四友之一。后人輯有《左太沖集》(《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一卷)。
左思現存詩十四首,《詠史》八首是代表作。這些詩集中概括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寒門出身的知識分子同士族豪強之間的矛盾,反映了詩人由積極入仕到決心歸隱的思想發展過程,抒發了內心的種種不平,實際上是一組政治抒情詩。第一首“弱冠弄柔翰”和第三首“吾希段干木”,表現了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高尚的遠棄榮華的情操。西晉自太康以后,政治上逐步確立了門閥制度。左思身受壓抑,才能抱負不得施展。這種切身感受,使他在詩作中把矛頭對準了門閥制度。第二首“郁郁澗底松”揭露和抨擊了門閥制度造成的“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極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第五首“皓天舒白日”是同腐朽的門閥制度決裂的宣言,表現了受壓抑者的強烈反抗精神。第六首“荊軻飲燕市”對“豪右”、“貴者”表示了高度的蔑視,對“賤者”、寒士給予了崇高的估價。《詠史》詩中所表現的這些思想情操,歷來為一些有理想而在政治上失意的知識分子們所樂道。《詠史》八首把“史事”和“情”巧妙融合為一體,運用歷史材料抒寫自己的情懷,批評當時的社會,名為詠史,實為詠懷,創造性地把班固以來的詠史詩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詠史》詩情調高亢豪邁,筆力勁挺雄健,感情強烈,氣勢充沛,吐灑自如,絕少雕琢。雖多用對偶,但不平板軟弱,表現技巧更為圓熟。鐘嶸認為《詠史》詩“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詩品》卷上)這評論是很中肯的。所謂“左思風力”(《詩品》卷中)同“建安風骨”確是一脈相承的。
《詠史》之外,左思的《嬌女詩》、《招隱詩》和《三都賦》也是名作。《嬌女詩》是長達五十六句的五言詩,描寫兩個小女孩的嬌憨天真姿態,頗為生動別致。《招隱》詩寫招尋隱士和自己也打算做隱士,從對隱士生活的謳歌中,我們看到的仍然是詩人不肯與腐朽的門閥制度社會同流合污的耿介性格。《三都賦》據說是作者花費十多年的時間寫成的,在當時非常有名。今天看來,它寫三都的歷史事跡、地理位置、風土物產、人物世俗等,雖然力求避免夸飾,但仍然未脫漢大賦舊路,無多少文學價值。左思生活在形式主義詩風興盛的太康時期,他能夠一反時代風尚,獨辟新路,創作出有充實內容的作品,不愧為代表太康時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作家。他的詩作,特別是詠史詩對鮑照、李白等作家都有明顯影響。
上一篇:左宗棠
下一篇:左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