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直覺
人在審美活動中由客觀事物審美特性的直接刺激感官所產生的感覺、知覺、表象,以及在預先積淀的理性作用下所引起的審美感知。又稱“審美直觀”。
在美學史上唯理論者如神學美學家普洛丁否定審美直覺,認為感官感覺是靠不住的,只有天賦的心靈理性才能觀照美。而直覺論者如萊布尼茲、博克、鮑姆嘉通等人又過份夸大了直覺的作用,認為審美只是一種混亂的朦朧的感覺,只是對對象外在特征的直觀,無需理性的刺激。克羅齊更進一步認為直覺即表現,即美,即藝術,把美和藝術看作是直覺的產物。其實,審美既離不開直覺,又不限于直覺。
審美直覺有感性直覺與理性直覺之分,并經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感性直覺是客觀事物的美丑等特性以其感性形式直接刺激人的視、聽等外感受器,形成審美的形象信息,通過傳入神經傳導到大腦,再通過傳出神經傳導到效應器,其間又經過多次反饋,從而形成的對美、丑的表象、形象的直觀、直覺。它尚未經過理性的分析、判斷,只是個別地或綜合地反映、模寫事物的形狀、色彩、音響等外在的審美特性,一般只能產生初級的美感,審美的快感,有時還只是一種生理的快感。理性直覺是在已往理性活動的基礎上,對事物關系或類似事物的審美特性已經有所認知的前提下,對當前事物的美丑所迅捷形成的直覺。它雖然仍表現為直覺的形式、外貌,但實際上已經包含了理性的乃至社會功利的內容和實質,它是一種積淀了、滲透了理性或理性化了的直覺。
審美具有直覺性,這種直覺性決定了美感的具體性、形象性、生動性和豐富性。審美的直覺活動與理性活動并不相互排斥,美感的直覺性與理智性是互相聯系,互為因果,并相互轉化的。對自然、藝術的審美,一般都從形象的直覺開始,美的客觀存在是審美直覺的源泉,審美實踐是審美直覺的動因,而審美直覺的敏銳性的個性又受人的審美經驗,審美能力的制約,并且是進一步展開審美想象活動、情感活動、理智活動,實現由感性向理性飛躍,使美感逐步深化的基礎。同時,在整個審美心理活動過程中,還始終伴隨著形象的直覺,即使當審美上升到理性階段以后,也不拋棄形象直覺的成果,而是進一步提高了審美直覺的完整性、生動性、豐富性,并為以后審美中迅速、敏捷地產生理性直覺、理性認識奠定了心理基礎。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注意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