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實驗論美學
西方近代美學流派之一。創始人是十九世紀德國的古斯塔夫·費希納,屈爾佩、齊亨等也是該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所謂實驗美學是指用科學上采取的實驗方法來解決美學問題,將之作為普通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特殊部門的“科學美學”流派。在方法論上,該派反對以往美學的那種由上至下的研究方法,主張由下而上,即用從特殊到一般的實驗檢測、核對的經驗主義方法來研究美及美感等基本問題。實驗美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發現人們感興趣的色、形、聲及其受人喜愛的程度次序,從實驗手段中探索其原因或心理依據。實驗美學最初的實驗是采用“選擇”、 “制作”和“常用物測量”等幾種方法,通過讓人們“對不同的圖型和色彩作判斷”,以發現那些令人愉快的簡單的形式。實踐的具體方法有三:一是選擇法,即讓人從許多幾何圖形中逐次選擇自己喜愛的圖形;二是制作法,即讓人畫出自己所喜愛的圖形;三是常用物測量法,即測量人們日常用品的比例。實驗的結果是:接近“黃金分割律”的長方形是人們最喜愛的。費希納在其著作《美學導論》中,制定了十三條心理學規律,認為它們共同支配著人類的感情活動,而“審美閾”的原則一般地適應著意識的活動,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夠產生快樂或痛苦以前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此外,他還具體探討了“審美加強”、 “多樣統一”、 “真實性”、 “清晰性”、 “審美聯想”、 “審美對比”、 “審美順序”、 “審美調合”、 “刺激的持久性”以及“用力最小”等審美心理規律問題,其中有些看法是有益的和富有開拓意義的,但也由于這種理論很難解釋復雜多變的審美現象,從而暴露出明顯的局限性。
該派的屈爾佩也詳盡地闡發了幾種實驗方法: 印象法、表現法和制作法。后來的實驗心理學家齊亨,在該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認為美學的全部意義和任務是在于對廣義的美感經驗作科學的研究。美感經驗,一方面包括給人以刺激和感受的審美對象的原因;另一方面包括人的主觀心理過程。進而他把美學又分為普通美學和特殊美學兩個部門。前者對人的感覺、表象、情感及藝術思維加以科學研究;后者則研究自然和藝術。另外,他把整個藝術也分為兩大類:一是客觀的藝術;二是語言的藝術。他主要想以人們主觀的、心理的反應為依據,以證實實驗方法的科學性。
實際上這一美學流派的理論,除了作為美學由傳統的先驗的、形而上學的演繹法向現代美學多種方法的重要轉折點之外,沒能更深刻地揭示審美的基本規律。由于只注重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有時甚至混淆了美感與快感的區別。在實質上表現了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傾向。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實用工藝美術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