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線條美
線條美在形式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形體的事物離不開線條。線條不同,所體現的情感也不同。直線、曲線、折線是基本線條類型,它們各有一定的美學特性,特別是線條組合中,某種線條的美學效果更加突出。如橫向線條能帶來一種和平與寧靜的效果。這在英國畫家約翰·康斯泰勒《埃塞克斯的威文霍園》的畫面上看得非常清楚。斜向線條則能表現出一種激烈運動和不穩定的感覺,如英國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的《泰晤士河與麥德韋的會合處》,就是以多種斜線造型畫出了浪涌帆斜的危急情勢。金字塔形的線條會造成穩定、莊重與安全感。這是最容易被感受的。意大利畫家維托萊·卡帕奇奧的《圣母與圣子》,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都是這種線條式。此外,象鋸齒形狀能給予人一種艱難痛苦的印象,圓形形狀比較柔媚平靜,折線方形顯得剛直強健等等。這都是人的普遍感受。
歷史上有許多美學家都對線條及其構成的形體美進行過揭示,如英國的荷迦茲說蛇形線條是最美的線條,美國的帕克說: “水平的線傳達一種恬靜的情感;垂直的線條表示莊嚴、高貴與向往;扭曲的線條表示沖突與激烈;而彎曲的線條則帶有柔軟、肉感與鮮嫩的性質。”對這些觀點,如果能把它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及人的長期生活實踐感受聯系起來,并不做特別機械的解釋,還是很有認識價值的。對于在歐洲藝術史上有極為重要影響的“黃金分割律”,也應采取同樣的態度。 “黃金分割”這是一種幾何的、數學 比例關系,按這個定律來構造物體形狀,其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等于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也就是一個長方形的短邊和長邊的比例,須與長邊和長短邊之和的比例相等,具體的比例為,1:1.618,5:8。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家帕喬里在《論神的比例》中提出:一切企求成為美的東西的世俗物品,都得服從于黃金分割律。從許多優美的建筑和美術作品的分析中,應該承認黃金分割律對于那些作品的美學意義,甚至也應該承認日常生活中人們比較喜歡長方形,如門、窗、書、報等,而這之中又是合乎黃金分割律的長方形最富于美感性。但是如果把黃金分割律變成藝術的審美知覺的實際規律,變成無處不施、一成不變的絕對形式,那也勢必違反美的規律,讓嚴格的數學比例和一種造型規律框死只能生活在廣闊空間的自由的藝術。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系統論美學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