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賢詔
高帝求賢詔
西漢文
【題解】
高帝,即漢高祖劉邦,字季,西漢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繼承秦制,實行中央集權制,重農抑商,獎勵農業生產,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本文選自《漢書·高帝紀》,是漢高祖十一年(前196)二月發布的詔書。
【原文】
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1],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2]?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注釋】
[1]周文:指周文王姬昌。
[2]奚由:從何,通過什么途徑。
【譯文】
聽說古代帝王中沒有能超過周文王的,諸侯霸主中沒有能超過齊桓公的,他們都是依靠賢能之士的幫助才成就功業的。如今天下的賢能之士,難道比不上古代的賢能之士嗎?主要問題在于國王不結交賢士,賢能之士又能通過什么途徑被進用呢?現在我憑借上天的保佑和賢士大夫的幫助,才平定了天下,將天下作為一家。我想要它長治久安,世世代代供奉宗廟。賢人們已經與我一起平定了天下,卻不與我一起使它安定興盛,這怎么可以呢?賢士大夫有愿意跟我交往的,我一定會讓他們擁有顯貴的地位。現在把我的旨意公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白知道我的心意。
【原文】
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酂侯下諸侯王[3],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4],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5],勿遣。
【注釋】
[3]酂侯:指蕭何。西漢時官居丞相,封酂侯。
[4]署行、義、年:記錄品行、儀表、年齡。署,記錄。義,同“儀”,包括相貌、身高等。
[5]癃:腰部彎曲,背部隆起,這里泛指疾病。
【譯文】
這個詔書由御史大夫周昌傳達給丞相,丞相蕭何傳達給各諸侯王,御史中執法傳達給各郡守。那些確實稱得上德行賢明的人,郡守一定要親自去勸說,為他們駕車,并送他們到相國府,記錄他們的品行、儀表、年齡。如果有賢人卻沒有舉薦的,一經發覺,就免除其郡守的官職。年老和體弱多病的賢人,就不要送來了。
【評析】
文章開篇即以古代的賢王與霸主作比,提出了他們成功的原因在于任用賢能。接著認為當今天下也有像古代一樣的賢才,還把天下的興衰與賢才能夠被重用聯系起來。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旨意:要求他的下屬官吏舉薦賢才,有而不舉薦的要受到懲罰。于是他將自己的宏圖大略與招納賢才的實際行動結合了起來,表現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這篇文章從古代的有為帝王談起,引出了舉薦賢才的重要性;又由舉薦賢才聯系到治理天下,層層展開;最后提出了自己詔告天下舉賢任能的旨意,環環緊扣、不枝不蔓,寫得十分簡短而緊湊,字句鏗鏘有力,極有氣勢。
上一篇:《古文觀止·青霞先生文集序》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古文觀止·黃州快哉亭記》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