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有什么特色
八旗制度,源于滿族先世女真人的一種狩獵組織“牛錄額真”,是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當時女真人在狩獵時,用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固山”,用旗幟作為標志來確定方位、進行引導。固山,便是指漢語中的“旗”。
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的勢力得到逐步擴大。明萬歷二十九年,努爾哈赤開始整頓編制,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皆為純色,并將其分別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后來,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努爾哈赤在原有四旗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要求丁壯平常在家勞作,若一旦發生戰事便要充當士兵為國效力。清軍入關后,八旗營區系統地分布于全國的軍事要地,實行永久性的駐扎,直到清朝解體,八旗軍事組織制度才隨之瓦解,但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稱為旗人。
上一篇:“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
下一篇:“八議”是一種特權制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