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居士酒醉飽飯,倚于幾上。白云左繞,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坌入。當是時,若有所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
———《東坡小品》
【文章鑒賞】
《書臨皋亭》以極簡潔短小的篇幅,表現出了作者自在而無拘束的文風。在事、景、情俱備的特定境界中,予以生動表現的是一個曠達無羈的靈魂。
臨皋亭,坐落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南長江岸邊。蘇軾于元豐二年(1079)“烏臺詩案”后以犯官身份放逐黃州,曾一度寓居在這里。在此地,蘇軾名義上任州團練副使,實際上這是個有名無實的閑散官職。他便在一片名為“東坡”的土地上自耕自種,聊補家用也聊為寄托,自號“東坡居士”。
文章開頭曰:“東坡居士,酒醉飽飯,倚于幾上。”這句既是敘事,也是作者在這篇短文中自我形象的最初刻畫。在家修道的人才稱“居士”,蘇軾以此自稱,顯示出佛老思想對他的影響。這種思想內涵正與作者此時恣情適意的舉止情狀相吻合,一個一副超然自得意態的蘇軾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下面緊接著展現出一片壯觀景象:左面白云繚繞,右邊江水逆流,重重門扉洞然敞開,林木山巒齊聚眼底。這景色以其雄放而又深邃的氣勢,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美的感受。然而更重要的,還在于這景致又是作者———文中主人公的眼中景。這白云、江水、大開的重門,似乎聚集而來的林巒,在這一派雄深開闊的景象中,呈現的是作者經歷一場大磨難之后從容超脫的意緒、曠達浩遠的胸懷。這情調滲透于一切物色之中,表現了蘇軾在政治失意后身處逆境隨緣自適,不受羈絆的心態。這期間他還有一首題為《初到黃州》的詩作,亦可作為了解作者此時心境的參照:“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二者都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傾心和心靈自由的向往,一種達觀幽默、力求自我主宰的胸次意緒。只是在這篇小品中,作者更突出了以自己的心鏡照景,用洗練、簡潔的文筆,使內涵豐富的景象與其人格情懷直接重合在一起,直透人的感情深層。而最后“當是時,若有所思、而無所思”的抒情,則將萬物皆我所備,與之情景相生、交匯融合的境界充分烘托了出來。坦率風趣的結尾,更顯得余音裊裊,那闊大樂觀的胸襟,至此盡情顯露。
上一篇:蘇軾《上梅直講書》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蘇軾《書吳說筆》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