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野間宏*的處女作。日本戰后派文學*的代表作。作品以1937年前后中日戰爭下的京都、大阪、神戶的人民陣線運動為背景,以當時的學生運動為題材,借用勃魯蓋爾的畫,寫出了戰時日本社會的縮影和青年學生暗郁的內心世界。作品主要是寫主人公深見進介一天下午的經歷。因生活拮據,他到飯店老板處請求賒帳遭到拒絕。在飯店,遇到小泉清等同班同學,又遭到一番侮辱和嘲笑。離開飯店,他來到朋友永杉英作的公寓,在這里,他與永杉等參加左派運動的朋友邊欣賞勃魯蓋爾的畫邊交談,對革命的看法深見進介與他們觀點不同,最后他與大家分手,帶著勃魯蓋爾畫集,獨自沿著坡路走了下去。
作品用象征和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將勃魯蓋爾的畫和現實生活的畫面交替地、漸次展開。勃魯蓋爾的畫與人物的意識、潛意識活動以及現實生活,雜揉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立體空間畫面。作者通過這一表現方法,一方面揭露出人物內心隱秘,一方面描繪出巨大混沌的日本社會現實,從原始無意識深層,探測戰爭影響的深度。表現出作者對人生、社會、宇宙的深沉思索。
這部小說,是作者實踐其“全體小說”理論的初次嘗試,被稱為“野間文學的核”。小說問世以后,以其獨特的文體和主題,以其深廣的社會意義和現代意識,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隨著作品的內涵逐漸被認識和理解,作品社會影響越來越大,至今仍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上一篇:《陰暗三部曲》作品分析
下一篇:《阿爾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