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元文琪
【作家簡介】見《瞎貓頭鷹》。
《哈吉老爺》,潘慶舲譯,收入《赫達亞特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出版。
【內(nèi)容提要】哈吉的父親原是普通的煙草販子,只因為善于鉆營,投機倒把有術,結果發(fā)了一大筆橫財。他用攫取來的錢置房買地,營利聚財,很快發(fā)展成一個殷實的莊園主。他平時省吃儉用,一直過著慳吝克己的日子。最后在他快要滿93歲時,由于舍不得花錢治病,誤用了家中所存的陳藥而中毒身亡。
哈吉是獨生子,理所當然地繼承了父親的全部遺產(chǎn),就連老人家的品行道德、思想觀點也一概接受下來,并且有所發(fā)展。哈吉從自己的莊園,開設的商店、澡堂,出租的的房屋和經(jīng)營的工廠中,可以獲得巨額收入;還能從金融交易、商業(yè)買賣和與駐外使節(jié)勾結進行的走私活動中撈取大筆錢財。然而,他的吝嗇和苛刻卻是少見的。對每日配給家人的份糖,他要仔細查點;對家中做飯用的木柴,他要稱斤過兩;連大小老婆的破爛布頭,他也要翻過來倒過去瞧半天,再決定是否丟棄。
哈吉老爺有6個老婆已離婚,4個老婆已故世,眼下還有7個老婆。大老婆阿爾吉姆是吞服鴉片自殺的,生前哈吉“并沒有用卑劣的態(tài)度”對待她,只是將其全部財產(chǎn)攫為已有而已。幾個離婚的老婆與其說是為了得一筆離婚費而鬧離婚,不如說是忍受不了哈吉的虐待和折磨。有一次,卓別伊達未經(jīng)丈夫許可,擅自取用了一點醋漬大蔥,就被哈吉用棍子打得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家中雖有三妻四妾,哈吉仍不滿足,經(jīng)常出入妓院,惹花弄柳,甚至揚言要為妓院老鴇“樹塊紀念牌”。為了防止衰老虛虧,他想方設法通過阿訇弄到各式各樣的壯陽藥物,貪得無厭地服用。
愛吃是哈吉的另一個癖好。只要一談到椰棗、酥糖和羊肉炒飯,他就會眉飛色舞,垂涎三尺。當脂油順著手背往下淌的當兒,他便感到特別的愜意。哈吉還好酒貪杯,做客時大吃大喝,酒量驚人;若有人拿酒來送禮,他卻將酒小心翼翼地倒入罐子里封好,像服藥似地一點兒一點兒地飲用。雖說嗜酒成癮,但他從來不肯自己掏腰包花錢買酒。哈吉還喜歡洗澡和按摩,能睡覺,只要眼皮一合,馬上鼾聲大作。他逢人便說:“人生就是為著享樂,沒有樂趣就活不下去。”
哈吉愛之如命的還是金錢。只要提起“金錢”這兩個字,只要聽見金幣叮當作響,或者數(shù)鈔票的沙沙聲,他就會心里癢滋滋的,全身泛起一陣酥軟。哈吉堅信“整個人類都是金錢的奴隸”,“只要有了錢,什么光榮呀,信任呀,高尚呀,名譽呀,統(tǒng)統(tǒng)都有啦”。在他看來,“如今世界上人們分為兩大類——類是專事劫掠的人,另一類是被劫掠的人。你要是不想被人劫掠,就得發(fā)狠去劫掠別人。”他洋洋得意地教誨小兒子凱尤馬爾斯說:“賺錢有方的人,才算是了不起的人。這句話你得一輩子牢記著。”哈吉本人就是賺錢有方,斂財有術者。他雖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且又染上疝氣病,但從買糖、李子、土豆和大蔥等家庭瑣事,到商洽地毯和鴉片生意,簽訂各種契約合同,一概由他親自過問處理。
哈吉神通廣大,變幻莫測。他雖然沒有一官半職,卻能安插自己手下的人出任部長或大臣,對宮廷的事了如指掌。他只不過是半文盲,卻經(jīng)常出席文藝界的各種集會,大模大樣地坐在主席臺上,并兼任“社會輿論指導協(xié)會”和“語言文學研究會”的會員。哈吉的家總是門庭若市,不時地有貴族元老、社會名流政府要員、巨商富賈、教會阿訇和報社記者登門造訪。他們一伙湊到一起,表面上親親熱熱,吹吹拍拍,實際上則是相互拉攏,爾虞我詐。他們懂得“誰越是能詐騙人,誰就越能牢固地保住自己的利益。”故此,拍馬奉承、陰謀詭計、投機取巧、假仁假義便成為他們的座右銘。哈吉在這個階層里不愧是個中翹楚。他的騙術確實十分高明。口頭上,他對宗教懷著極大的敬意,而心里卻認為教法教規(guī)只對別人有約束力。借口身體不爽,他可以不履行齋戒;但在眾人面前,他卻照樣數(shù)著念珠,懺悔自己的罪過,大談齋戒的神圣意義。在他不愿接待來客時,老仆人莫拉德總是奉命答復說“哈吉老爺去清真寺了”,或者說“哈吉老爺正在祈禱”。他時常擺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姿態(tài),表示“要關懷窮苦百姓,為孕婦募捐救濟金”,以致心地善良的人們受到感動,“不僅把財產(chǎn)托他保管,甚至連自己的老婆也托他照拂”。
禮薩王當政時期,哈吉對內(nèi)主張“實行鐵腕政治”,對外堅持親德反蘇的立場,是國王獨裁統(tǒng)治和法西斯戰(zhàn)爭的狂熱支持者和鼓吹者;而當禮薩王被趕下臺后,他搖身一變,竟成了“民主自由的保衛(wèi)者”,和反對國王專制壓迫的斗士。暗地里,他卻不惜破費,掏出巨款作為阿訇外出活動的經(jīng)費,并叮囑阿訇要深入農(nóng)村,傳播迷信,以使老百姓“永遠處于愚昧狀態(tài),永遠受苦受難”。就在哈吉儼然以“革命之子”自居,要報社編輯部以“民主之父”為題給他寫傳略,并要連同照片一起刊登在頭版的當天,他還指示阿訇要“巧妙地行動起來”,“絕不能讓老百姓挺胸直腰,擺脫羈絆,舉行暴動。必須鞏固舊有的國家機器,而且應該向已故國王的紀念碑致敬!”哈吉眼中的政治,乃是“一宗特殊的買賣”。為了確保既得利益和特權地位,他在經(jīng)商的同時,積極參與政治斗爭,與朝廷顯貴廣交朋友,在政府部門安插親信,甚至與“極重要的外國人”都有聯(lián)系。他深諳國家機器是專政工具的道理,在與政客和金融巨頭打交道時,總是再三強調(diào)“我們需要秘密警察”。據(jù)說,他本人還充當警察局的密探,告發(fā)過幾個造謠惑眾的人,致使他們被捕入獄,難怪人們背后指稱他為一條兇狠的“老鬣狗”。
89歲的哈吉老爺被疝氣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盡管他從不相信西醫(yī),但還是決定住院動手術。在醫(yī)生注射過麻醉劑之后,他迷迷糊糊地進入夢境:在陰間他成了亡妻哈里馬·哈通的宮殿的守門人。
【作品鑒賞】薩迪克·赫達亞特后期的代表作《哈吉老爺》,與他前期的代表作《瞎貓頭鷹》風格迥然不同,是一部帶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強烈政治色彩的中篇小說。作者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伊朗為背景,以禮薩王遜位(1941年8月)為分界線,對主人公哈吉老爺?shù)那昂蠡顒舆M行戲劇化的處理,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官僚資本家的典型形象,深刻地闡明了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本性難易的主題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整部作品可劃分為兩大部分,各包括兩章。第1、3章用對比的手法,分別寫出禮薩王下臺前后哈吉老爺所進行的各種公開的或秘密的政治、經(jīng)濟活動;第2章以幽默諷刺和具體細膩的筆觸,集中刻畫日常生活中哈吉老爺?shù)臑槿说赖潞托愿裉卣鳎坏?章以夢幻的形式,暗示出哈吉老爺之流的窮途末路,到頭來等待他們的將是陰曹地府。總的看來,小說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生動,比喻貼切,藝術手法多種多樣,堪稱為現(xiàn)實主義的佳作。
從人物設計、場面安排和談話內(nèi)容來看,第1、3兩章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相同之處表明哈吉老爺之流本質(zhì)上是反動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他們絕不肯輕易退出歷史舞臺;不同之處恰好反映出皇宮主子易人后階級斗爭形勢的變化,以及哈吉老爺一伙為適應新形勢而采取的新的斗爭策略。禮薩王當政時期,哈吉老爺家門庭若市,登門造訪者絡繹不絕。年邁的哈吉“總是在前廳接待客人”,他們或洽談生意,簽訂契約;或互通情報,探聽消息;或相互吹捧,狼狽為奸;或議論大戰(zhàn),分析國情。這時的哈吉十分得意,竭力鼓吹“實行鐵腕政治”,擁護國王的獨裁統(tǒng)治;對外堅持親德反蘇的立場,為希特勒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拍手叫好。然而,當禮薩王被趕下臺后,哈吉老爺搖身一變,竟成了“民主和自由的保衛(wèi)者”,和反對國王專制壓迫的斗士。他千方百計地想“弄到一張國會議員委任狀”,為此買通報社編輯為他撰寫題名為“民主之父”的傳記,并要求同照片一起見報,借以撈取政治資本,欺騙社會輿論。禮薩王退位之初,哈吉老爺確實吃驚不小,但他很快便認清形勢,恢復常態(tài),重又回到前廳來應酬客人,與奸商、政客和報社編輯等討價還價,進行骯臟的交易,大發(fā)國難財;只是態(tài)度似乎有所收斂,活動比較隱蔽,不像以前那么頻繁,大部分買賣“都利用電話成交”。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哈吉老爺時常鬼頭鬼腦地約阿訇“在內(nèi)室進行密談”。為確保既得利益和特權地位,他不惜破費,大力資助阿訇外出活動,深入鄉(xiāng)間進行反蘇和宗教宣傳。哈吉老爺由“前廳”轉入“內(nèi)室”,活動的方式有所改變,這說明禮薩王倒臺后伊朗民主革命形勢的高漲,迫使反動統(tǒng)治階級不得不改變斗爭策略和手法,同時也說明官僚資產(chǎn)階級和宗教勢力的暗中勾結,密謀策劃,妄圖撲滅群眾革命斗爭的烈焰。通過比較,人們對哈吉老爺之流反動的階級本性認識得更加清楚了。
赫達亞特不僅著重寫出哈吉老爺在禮薩王垮臺前后進行的罪惡活動及其策略手法的變化,而且在第2章濃墨重彩地描繪出他的個性、品德和處世哲學。哈吉老爺好吃好喝,貪圖享樂,尤其喜愛女色。他特別崇拜金錢,認為“整個人類都是金錢的奴隸”,“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沒有錢就寸步難行”,并由此得出結論說:“賺錢有方的人,才算是了不起的人。”于是,強取豪奪,斂錢聚財便成了他一生奮斗的目標。哈吉表面上虔誠敬神,實際上從不嚴格履行宗教法規(guī)。他善于見風使舵,招搖撞騙,堅信“誰越是能詐騙人,誰就越能牢固地保住自己的利益”。哈吉把政治視為“一宗特殊的買賣”,并自認為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所以在經(jīng)商辦企業(yè)的同時,他還積極參與政治活動,與宮廷顯要廣交朋友,在政府機關安插親信,并同外國官員建立聯(lián)系,甚至“懷著早晚總能當上內(nèi)閣首相的希望”。他深諳國家機器是專政工具的道理,在與政客和金融巨頭打交道時,總是再三強調(diào)“我們需要秘密警察”,并親自向警察局告發(fā)過造謠惑眾、圖謀不軌者。總之,作者以幽默辛辣的筆觸,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一個慳吝貪婪、驕奢淫逸、陰險狡詐、虛偽反動的亦商亦官的典型形象,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以哈吉老爺為代表的伊朗官僚資本家的階級本質(zhì)和性格特征,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小說的語言詼諧幽默,比喻貼切恰當,顯示出作者獨到的語言功夫。如寫哈吉老爺把老仆人當成出氣筒,喋喋不休地加以訓斥,用“活像一只貓抓住了老鼠盡情玩耍著一般”來形容;寫哈吉一提到蘇聯(lián),馬上火冒三丈,以他“那種驢子的倔勁”,大肆造謠污蔑;寫哈吉的敲詐勒索,說“他從白水里也要榨出油來”;寫哈吉的詭譎奸詐,說他就像一條“變色龍”;寫哈吉的兇狠殘酷,用“老鬣狗”作比喻等等。小說的場面設計也很有特色,作者通過哈吉老爺在前廳接客和內(nèi)室密談的具體描繪,把那些貴族元老、上層名流、投機商、暴發(fā)戶、政客和阿訇等社會蟊賊和害人蟲,一個個走馬燈似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將他們一伙反對民主革命運動的猙獰面目和卑鄙齷齪的靈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作品的缺點是缺乏感人的正面形象,故事情節(jié)比較平淡,有時對話略嫌冗長。
上一篇:秦至《吉檀迦利》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何乃英《哈菲茲詩選》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