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習成王浩
【作者簡介】見《我的祖國》。
《三座山》,諾敏譯,新文藝出版社1957年出版。
【內容提要】《三座山》是一部蒙古現代歌劇,分四幕。
第一幕:青年獵手云登和牧家姑娘南絲爾瑪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人。一天,南絲爾瑪送云登去大庫倫購買結婚用品。短暫的離別,對于這對熱戀中的情侶來說也是痛苦的。兩人難舍難分,南絲爾瑪把親手縫制的一塊手帕送給云登。最后,兩人依依惜別。送走親人后,無限惆悵襲上南絲爾瑪心頭。這時,巴爾干打獵歸來,路過這里。他奔波整日一無所獲,敗興而歸,見南絲爾瑪美貌,垂涎三尺,上前調戲,遭到南絲爾瑪的怒斥。刁婦霍洛爾瑪反誣南絲爾瑪勾引巴爾干。巴爾干搶走南絲爾瑪,企圖占為己有。
第二幕:南絲爾瑪失去自由,但她面對巴爾干的脅迫毫不動搖。她設法打聽云登的下落,焦急地盼望云登歸來。云登回來后與南絲爾瑪偷偷相會,兩人傾訴別后相思之情以及不幸遭遇,并再次表達共同生活的決心,雖處逆境,相愛之心永不變。這時,巴爾干出現,他用木棍擊昏云登,又把南絲爾瑪擄去。早就看上云登的霍洛爾瑪把云登救醒,說自己喜歡英俊的云登,一再邀他去家中養傷,又謊稱南絲爾瑪已委身巴爾干。云登聽后痛苦萬分,只得跟霍洛爾瑪去她家養傷。
第三幕:巴爾干決定舉行盛大婚禮,以強迫南絲爾瑪成親。云登得知心痛欲裂。深夜,南絲爾瑪逃出官府,找到云登,兩人百感交集,思量唯一的出路是一起逃走。不料被霍洛爾瑪看到,于是巴爾干等人趕來,追上云登和南絲爾瑪,他們捆住云登毒打,又把南絲爾瑪強拉回府。霍洛爾瑪又出現,勸云登不要再想南絲爾瑪,和她結婚。她割斷繩索,把云登領回家。
第四幕:不顧霍洛爾瑪的誘說與糾纏,云登仍苦苦思念南絲爾瑪。而南絲爾瑪也是不改初衷,她躲開監視,出來找云登。然而巴爾干沒有放過她,他隨后趕到,再次乞求愛情,愿把全部財產交付給她。南絲爾瑪依然拒絕,用力把巴爾干推倒,巴爾干滾下山坡。一對苦難的戀人緊緊擁抱,唱了一曲深情的歌。他們忘了潛伏身邊的危險。巴爾干、霍洛爾瑪等人前來,見此情景,巴爾干惱羞成怒,毆打云登,云登反抗,扭打中,巴爾干用匕首刺死云登。兇手離去,剩下南絲爾瑪一人。眼見情人死去,姑娘撫著他的頭,泣不成聲,拔出插在他胸口的匕首,刺入自己的胸膛。
【作品鑒賞】歌劇《三座山》創作于1934年。1943年蒙古著名作家達木丁蘇倫對它進行了修改,把悲劇改為大團圓結局。它通過對男女主人公云登和南絲爾瑪的堅貞愛情以及他們的悲慘遭遇的描述,反映廣大牧民與封建主之間的激烈沖突,表現了蒙古人民反抗黑暗,向往光明,爭取自由幸福的意志和決心。該劇自上演以來經久不衰,在舞臺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已演出三千場次,場場爆滿,可見受歡迎的程度。劇中的許多歌曲在民間廣為流傳,主人公云登和南絲爾瑪人人喜歡。《三座山》的故事情節并不曲折,何以能贏得廣大觀眾如此青睞呢?這與它極強的藝術表現力、草原上的生活氣息及其民族特色是分不開的。蒙古民間喜愛歌曲,一些古老民歌已流傳數百年。各種儀式上,包括那達慕大會、婚宴喜慶,都要唱莊嚴肅穆的民歌長調,而日常生活中又離不開輕松的小曲,尤其是情歌更是一般群眾熱衷的娛樂身心、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可以說不分性別、年齡,只要興致上來,差不多人人都可以唱上一曲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部好的歌劇自然會大受歡迎。30年代搬上舞臺的《三座山》正是這樣一部歌劇。當時新文學藝術剛剛誕生,人們對她抱有極大熱情。《三座山》是為他們編,為他們演的。一對純情青年捍衛自身權益,爭取幸福的故事吸引了他們,而這對青年的悲慘命運又讓他們同情。歌劇由獨唱、二重唱組成。作曲者吸收民歌創作的經驗,寫出具有民歌風味的一首首優美動聽的曲子,正是這些獨唱與二重唱撥動了蒙古觀眾的心弦,令他們陶醉。除采用歌劇這種形式以外,納楚克道爾基在題材內容,人物性格刻畫和語言表達方面也都借鑒民間文學。最明顯的是題材,蒙古有民間傳說《苦難的三座山》,又有民歌《云登哥哥》,都是講愛情故事的。現代歌劇《三座山》就是作者受到這些故事傳說的啟發而創作出來的。劇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勤勞、勇敢、對愛情矢志不渝的云登,美麗、善良、堅貞不屈的南絲爾瑪,欺壓百姓、專橫暴虐、為所欲為的巴爾干及自私、自利、為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的霍洛爾瑪的原型就是民間傳說《云登哥哥》和《苦難的三座山》中的人物云登、茜爾瑪、巴勒公、嘎日娃。因此,該劇的內容與形式對廣大觀眾來說并不陌生。納楚克道爾基經過藝術構思和創造,并通過舞臺藝術手段,使內容更為豐富、深刻,藝術表現力更強,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在語言運用方面,歌詞淳樸、通俗又優美生動,多用比喻,既形象又貼切,富有民族特性。如:云登對南絲爾瑪這樣唱道:“我要在這平坦的山崗上,搭起雪白的氈包。”南絲爾瑪回唱:“搭起我們自己的氈包,我來為你掀開包頂天窗。”又如:第一幕中,南絲爾瑪送云登上路時,云登唱道:“山再高,擋不住云彩的移動,路再遠,隔不開你我的心。”云登用一句諺語來安慰戀人南絲爾瑪。還有,第二幕,霍洛爾瑪勸誘云登時把南絲爾瑪比做乳汁,易變質發酸,暗示已變了心。另外,舞臺的布景是三座山,其中左面的打綠色燈光的山象征云登。右面打天藍色燈光的象征南絲爾瑪,中間的大山代表阻礙他們結合的惡勢力巴爾干。《三座山》把蒙古二三十年代的戲劇文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上一篇:潘金生《萬葉集》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黃寶生《三百詠》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