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席根
陳犀
我曾坐過逆水而行的木船,
行船的江面雖較開闊,但因系逆水,河岸上是要有纖夫拉船的,或三、五人,或七、八人;
因我在船上,我只能看到他們裸露的赤銅色的背影,在駝峰一樣隆起的肩胛上,背著一根纖繩,肩胛被纖繩勒了一道深深的凹溝;強(qiáng)大的拉力,超過了水的沖擊波;
我曾見過仍是逆水而行的木船,
但,行船的河面灘多水險,顯然,這種船是用來運(yùn)載貨物,吃水較深的;
拉船的纖夫,一般要在較險峻的亂石灘上匍伏前進(jìn);
我和他們在河岸上相遇,
他們迎面向我走來,
但,我看到的,只是他們的腳,他們那一前一后的十根腳趾,象十根抓釘一樣的腳趾;似乎對一切最堅硬的巖石,都能踩出一個趾印;趾印老向著前方,象焊在石頭上的;……
由此,我對纖夫得出一個印象,一個原始的、古老的,而又是現(xiàn)代化的印象;
纖夫,是一架橫設(shè)的纜車,
在江和河岸,在還不可能設(shè)置豎立的纜車的地方,他們的腳是纜車的底座,能挪動的底座;
他們的肩,是牽動纜繩的滑輪,是永遠(yuǎn)不會磨損的。……
這是一幅逆水行舟的素描。
這是一組匍伏前行的雕像。
詩人是通過視角的變化粗線條勾勒纖夫形象的。
首先,詩人從木船上觀察。從這個角度,只能看到纖夫裸露的赤銅色的背影,所以,詩人用特寫鏡頭,著意刻畫纖夫的肩胛:“在駝峰一樣隆起的肩胛上,背著一根纖繩,肩胛被纖繩勒了一道深深的凹溝”。
接著,詩人轉(zhuǎn)換視角,視線從運(yùn)載貨物,吃水較深的木船移到拉船的纖夫,這時的纖夫,是“在較險峻的亂石灘上匍伏著前進(jìn)”。因距離較遠(yuǎn),此處一筆帶過,為略寫。
第三層,由遠(yuǎn)及近,與纖夫迎面相遇。纖夫匍伏前進(jìn),自然看不到他們的面容,這是符合生活真實的。詩人又一次用特寫鏡頭,集中表現(xiàn)纖夫那力量的支點(diǎn)——腳趾:“他們那一前一后的十根腳趾,象十根抓釘一樣的腳趾;似乎對一切最堅硬的巖石,都能踩出一個趾印;趾印老向著前方,象焊在石頭上的”。
最后,詩人用了一個奇特的比喻,把纖夫比做一架橫設(shè)的纜車。腳是纜車能挪動的底座,肩是牽動纜車的滑輪。這與前面詩人濃墨重彩所描寫的肩胛與腳趾前呼后應(yīng),顯出詩篇的完整美。
這是一個原始的、古老的,而又是現(xiàn)代化的印象;
這是一曲原始的、古老的,而又是現(xiàn)代化的樂章。
上一篇:《紅豆吟》鑒賞
下一篇:《給樂山大佛》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