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俊山
屠格涅夫
一切感情都可以導致愛慕,導致愛情,一切的感情:憎惡,冷漠,崇敬,友誼,畏懼,——甚至蔑視。的確,一切的感情,除了感謝以外。
感謝——這是債務,任何人都可以擺出自己的許多債務……但愛情——不是金錢。
一八八一年六月 (黃偉經 譯)
這是一篇短小的格言式散文詩。通篇沒有形象的描繪,也沒有激情的抒寫,只用幾個冷靜的判斷語句,便揭示了愛的哲理:“愛情——不是金錢。”思想內涵相當深刻,頗有警策之力。
詩人的見解,無疑,是睿智的;而其表達尤其簡潔、明快,并且不乏耐人尋味的韻致。雖似格言,卻仍然具有詩的富蘊性和啟迪性。
第一段三個“一切”,是著意重復的修辭。它強調地突出了“愛之路”的四通八達,其覆蓋面之廣及于包括“憎惡,冷漠,崇敬,友誼,畏懼,——甚至蔑視”等諸多性質不同、甚至互相悖反的感情,這就為真正的“愛情”最不能容許的一種感情——“感謝”——準備了一個徹底否定的判斷:
的確,一切的感情,除了感謝以外。
為什么唯獨“感謝”不能通向“愛之路”呢?第二段就自然轉入對這種感情的剖析,指出其性質與“愛情”風馬牛不相及。“感謝——這是債務”,這個暗喻修辭表述的判斷雖然說不上形象,但卻能切中“感謝”作為一種感情的卑污本質:既然是“債務”,它就意味著施、受雙方的不平等地位和彼此之間冷酷無情的交換原則,而這與只講奉獻、不講索取的純潔愛情有何相干?何況“任何人都可以擺出自己的許多債務”,倘若人人都象債權人一樣等待著別人的“感謝”,那么世界豈不要充斥著這種感情的交易,還談何真誠相愛!因此,結尾處那個否定判斷就在哲理層次上劃清了“愛情”與“感謝”的本質差異:如果說感謝是“債務”的話,則愛情“不是金錢”,二者是不可能相通的。
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構思基于邏輯演繹,嚴謹而細密,無懈可擊。因此,雖然其推進節奏十分迅疾,卻能步步啟人心智,令人心折,頗有說服力。既然是哲理散文詩,就當這般以理服人吧!
上一篇:《愛與死之歌》鑒賞
下一篇:《愛的回響》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