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豫林
麗砂
是的,我們需要給我們開一朵花,但你得明白,倘使花從亂石間,荊棘里放出來不是更好嗎?
也是,過去該留戀;但過去乃是已經枝謝的綠葉,就讓她埋葬在你的心地里吧!
往往,當我們在旅途上奔馳時,足音是要落進后面的沙土里去的。不必愛惜了,向著遺忘,你該摔去那一串空飄飄的日子了!
詩題為《希望》,詩句中無“希望”,詩境里盡“希望”——好別致的構思,明筆暗寫,韻味十足。質樸明快的語言、委婉淡雅的格調、負載著詩人坦誠真摯的情愫,匯成一條美和愛的小溪,緩緩地流淌在讀者心田,在平靜的水面下,卻又潛涌著一股撼人神魄的哲學偉力!
生活中有一種慣習常常為人所忽視,什么呢?“留戀過去”。尤其是閃著某種光彩的“過去”;它使人沾沾自喜,自滿自足,不思進取,甚至于經常拿出來作為驕傲的資本……豈不知,這正是從潘多拉打開的魔盒里飛出來的、宙斯用以懲罰人類的“惡習”之一。有多少奮發有為之士被它纏住腳而止步,以至被異化為庸人、廢物。詩人告訴我們:“過去乃是已經枯謝的綠葉”,失去生命力的東西,還有什么值得留戀呢,重要的“我們需要給我們開一朵花。”——一朵希望之花,理想之花,創造之花,進取之花,讓她作為人生進程中自我策勵的標鴿,千萬不能在“過去”的夢鄉里沉睡。列寧很贊賞愛幻想的人;毛澤東也鼓勵人們“敢想敢干”。他們的目的都是要最大限度地喚起人們的創造活力,不要熄滅希望的火種。存有希望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在實現希望的過程中確證自己的本質力量。一部人類的歷史,就是希望的歷史,希望不熄滅,歷史將永遠向前延伸……每每在你躺在搖椅上回味“過去”那一小勺早已變成能量而消耗精光的肉湯的美味時,可要當心,那正是向庸人異化的開始!
“過去”,該遺忘,多多構想未來吧!
——哦,那從“亂石間”、“荊棘里”開放出來的美麗的希望之花!
上一篇:《希望》鑒賞
下一篇:《常州天寧寺聞禮懺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