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7】紅色延安的故事:清正廉潔篇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編,黨建讀物出版社,16.1萬字,2016年10月第1版,26元)
△這本書在深入挖掘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延安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工作、戰斗和生活為基本題材,選擇編寫了36個小故事。
〇只見公仆不見官、“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毛澤東送子上“勞動大學”、毛澤東的稿費、一塊珍貴的毛毯、周恩來的《我的修養要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誕生記、習仲勛的“家風”……
〇毛澤東說:“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
〇共產黨人的“延安作風”,造就了陜甘寧邊區“十個沒有”: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成為當時享譽中外的模范區。
〇“他們最大的魅力就是簡樸”——這是1944年到達延安的美軍觀察組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最深刻的印象。
〇宋慶齡曾這樣評價周恩來:“在個人生活和作風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樣,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
〇古人常言:“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其實,古人將“孝”作為“忠”的前提,正所謂:“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〇卓琳,原名浦瓊英,1916年4月6日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榕城鎮普家山村。其父浦鐘杰,民族實業家、宣威火腿罐頭的創始人。1932年,浦瓊英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學,1936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37年8月到達延安,并考入陜北公學。1938年,入黨。1939年,23歲,嫁給35歲的鄧小平。
〇習近平2001年10月15日為習仲勛88歲壽時寫的拜壽信:一是學父親做人,二是學父親做事,三是學父親對信仰的執著追求,四是學父親的赤子情懷,五是學父親的儉樸生活。
〇俗話講,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上一篇:篳路致遠:變革中的人們和社會保障制度
下一篇:給世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