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5】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3萬字,2017年6月第1版,48元)
△共4章:①氏族社會;②朝貢社會;③資本主義社會;④人類的前景。
○L.S.斯塔夫里阿諾斯(1913—2004),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加州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全球史觀”的倡導者,因其杰出的學術成就而榮獲古根海姆獎、福特天賦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代表作為“全球史綱”三部曲:《全球通史》《全球史綱》《全球分裂》。
○每一代人都必須撰寫屬于自己的歷史,并對已經好的歷史得出自己的結論。
○歷史的用處就是賦予當下以價值。
○科學家們絕大多數都同意,在上千年的時間里,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自私自利,而為生存起見,確實也必須如此。
○印度文明重視宗教,中華文明注重禮節或人倫,希臘文明則強調以個人為中心。
○處在社會底層的那些人,只有在節日、慶典和舉行宗教儀式時,才能暫時緩解一下平日的艱辛。人類就其本性而言,既有智慧,又熱衷于慶祝。
○熊彼特曾把資本主義活力的特性精辟地稱為“顛覆性創新”。這是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極佳概括。
○從歷史上看,它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①商業資本主義階段,1500—1770年;②工業資本主義階段,1770—1940年;③1940年以來的高科技資本主義階段。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資本主義的創造力和破壞力都得到了增強。
○哥倫布觀察道:“擁有黃金的人可以在世上為所欲為,甚至可以把靈魂送進天堂”。
○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在1500年的時候,人均收入差距約為3∶1,1900年為6∶1,1970年為14∶1,2000年為30∶1。
○社會主義國家也受到了資本主義顛覆性創新力量的影響,只是沒有像資本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直接而已。社會主義社會在科技領域缺乏資本主義那種活力,從而使其無法擺脫資本主義整合并主導全球經濟的勃勃野心。
○培根的選擇是謙卑和憐憫,認為生活高于金錢、名譽和權力。
○遍布全球的革命者政權與當初的蘇聯政府一樣,面臨著同類的問題:既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藍圖,也缺乏進行必要的開放性社會試驗的物力和生產能力。
○這本書上起史前,下迄至今,高度概括人類五萬年歷史的重大問題。作者以自古至今與人類命運攸關的四條“生命線”:生態、兩性關系、社會關系、戰爭展開分析,將各種社會形態緊密聯系起來,洞悉其中的運行規律。
上一篇:倫敦傳
下一篇:區塊鏈:通往資產數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