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0】倫敦傳
(〔英〕彼得?阿克羅伊德著,翁海貞等譯,譯林出版社,83.6萬字,2016年4月第1版,118元)
△共32部分(七十九章):史前至1066年;中世紀早期;倫敦的反差;中世紀末期的城市;倫敦的發展;貿易街與貿易區;倫敦社區;倫敦大劇院;瘟疫與火災;大火之后,罪與罰;貪婪的倫敦;倫敦群像;夜與日;倫敦激進分子;暴力倫敦;黑魔法與白魔法;建造熱潮;倫敦河川;地下;維多利亞大都市;倫敦棄兒;婦女與兒童;源遠流長;城東與城南;帝國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閃電戰;再造城市;倫敦預言家。
○這是一本歷史書,卻寫得像一篇散文;這是一部學術著作,卻沒有學術著作那樣的嚴肅枯燥。
○寫倫敦的前世、今世,它的成長、它的變形;它的河流,它的街道,它的天空,它的教堂——幾乎是無所不包:石頭、草木、大火、災難……但更重要的是倫敦人。
○公元前54年,愷撒首次出征不列顛——2000年,市長競選。
○倫敦的建基時代,大致可斷代為43年至50年。紅色是倫敦的顏色,是火災和毀滅的象征。
○1348年的“黑死病”令倫敦喪失人口近40%。
○大約四千年前,倫敦地區的居民喝多種啤酒或蜜酒。自那以后,倫敦人就不曾擱下酒杯。
○17世紀初,倫敦人“不休地抽煙草”。起初,煙草被視為賦有藥用價值,可在藥店購得,用來“治愈多痰”。兒童也被允許抽煙草,“學校用煙草代替早餐,教師傳授學生從鼻孔噴煙的技巧”。
○酒、色、賭曾經總是廝混一氣,構成倫敦惡習與嗜好的三位一體。
○在這樣一座充滿謠言、命運變幻不定、在各方面都全無節制的城市,數世代以來,倫敦的人群養成了一種有趣的病理。
○這種城市是丑聞、誹謗、捕風捉影的中心。市民愛散布謠言,背后說壞話。
○自從有史以來,倫敦便是以暴力著稱。
○泰晤士河一直是貿易之河
○布蘭查德?杰羅爾德:“單單是倫敦的老人、孤兒、瘸子和瞎子,就能組成一座普通城市”。
○窮人永遠都是這座城市的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像磚石,倫敦就從其上崛起;他們默默承受著無邊的痛苦。
○人們早已認識到:西區擁有金錢,而東區擁有塵土;西邊可享閑情,東邊勞力辛苦。
○倫敦一直都是座移民城市,稱為“眾國之城”。到19世紀最后幾十年,倫敦已經成了帝國之城。1939年,大倫敦地區的人口已經上升到八百六十萬。
○擁有遠見和預言的城市。
上一篇:從歷史看組織
下一篇:全球史綱:人類歷史的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