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6】超人類革命
(〔法〕呂克?費希著,周行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6萬字,2017年9月第1版,45元)
△共3章:①什么是超人類主義?論理想型;②生物技術的二律背反:“生物保守主義者”VS“生物進步主義者”;③共享經濟和世界的“優步化”:資本主義的式微或混亂的放松管制?結論:監管的政治理念——超越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
○隨著生物技術、納米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和互聯網)、認知科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發展,以及人機混合技術、3D打印技術(尤其在醫學上)的廣泛運用,我們正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類革命。當醫學的目的從治療轉變為改善和增強,人類開始編輯基因、植入芯片……所謂長生不老再也不是神話或科幻,對人類的增強和改善更可能產生“超人類”。這場革命或將從政治、經濟、道德、宗教等方面徹底改變人類社會。本書作者、法國前教育部長、哲學家呂克?費希詳盡分析了“超人類革命”產生的背景、圍繞著它的無數爭議,以及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給出自己的立場和建議。
○醫學的目的從治療轉變為“增強/改善”。
○衰老的過程是生命體的損耗,損耗降低了它的機能(生存、思想、行動等能力),逐漸接近死亡。對幾乎所有人來說,老總比死要好。因為死是萬事皆空,老則一息尚存。
○奇點大學是由谷歌和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聯合創辦的一所新型大學,研究領域為合成生物學、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等。
○孔多塞《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1795年):“我們對人類未來狀態的希望,可以歸結為這樣三個重點:廢除各個國家之間的不平等,同一個民族內部平等的進步以及人類真正的完善化。”
○埃隆?馬斯克說,人工智能是“有史以來對人類造成最大生存威脅的發明!”
○人已經開始在某些方面因為不受選擇壓力而退化。如:嗅覺退化。今天我們的嗅覺比狗弱一萬倍。
○“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是,我們有朝一日都會死”。
○人類沒有——從來沒有——無關利益的行動。
○邁克爾?魯塞:“道德,也就是對好壞和義務的意識,其實是進化的產物”。
○物聯網使通信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和物流互聯網融合成一個統一系統一起運行。“物聯網將人造環境與自然環境融合在了一個有序運轉的網絡中: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為促進協同作用而互相溝通,為優化社會效率而促進互聯,同時保證全球的公共福祉”。
○真正開始關心現實、當下和我們的孩子不得不面臨的未來。
○一納米代表一米的十億分之一。
上一篇: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視野
下一篇: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