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9】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史
(孫占元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56萬字,2012年10月第1版,88元)
30章:[1]救國真理的艱辛探索;[2]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3]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4]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5]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6]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7]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8]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9]社會主義改造的新嘗試;[10]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理論與實踐;[11]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1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3]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1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5]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16]堅持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17]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18]“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與實現祖國和平統一;[19]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為實現黨的基本綱領而奮斗;[21]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22]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23]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24]堅持走和諧發展之路;[25]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26]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27]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28]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29]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30]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實踐性、民族性、時代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五四時期其實是一個主義并立的時代:馬克思主義、布爾什維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工團主義、工讀互助主義、新村主義、實用主義、個人主義等等,各種主義學說競相亮相,激蕩爭鳴,我方唱罷你登場,令人目不暇接,真偽難辨。
一個政黨總要有自己的綱領,通過綱領來宣示黨的性質和奮斗目標。恩格斯說:“一個新的綱領畢竟總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而外界就根據它來判斷這個黨”。
解放戰爭,是中共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道路獲得最后成功的時期。
毛澤東:“思想、政治、政策、軍事、黨務五項為政治局業務中心,而以掌握思想為第一項”。“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
調查研究是達到實事求是的根本方法。
“古今中外法”,集中體現了毛澤東辯證綜合的文化觀,為新中國成立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鄧小平把民主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本質”,是指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它決定事物的根本性質。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恩格斯曾經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
上一篇:中國共產黨歷史通覽·上冊
下一篇:中國思想經典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