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2】定見未來:正確觀察世界的11個思維模式
(〔美〕約翰?奈斯比特著,魏平譯,中信出版社,17.9萬字,2018年1月第1版,59元)
△共2個部分:一、思維模式:把握未來大趨勢;二、未來世界大趨勢。共16章。
○11個思維模式:1.很多事情變了,但大多數事情沒有變;2.未來存在現實之中;3.要認真把握媒體統計數據;4.勇于追求,錯又何妨;5.把未來看作一幅拼圖;6.不要走得太快,免得讓人不知道你在哪里;7.要變革,先讓人們看到收益;8.改變是需要時間的;9.成功靠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利用機會;10.舊的不去,新的不來;11.科技,始終源于人性。
○對于一個拿著錘子的小男孩來說,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是一根釘子。
○預測未來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立足現實。
○領導者如果想要成功地實現變革,就必須要讓下屬明白變革的好處。
○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所羅門國王曾寫下過這樣的名句:“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無新事”。而現在人們經常說的是,滿天下都是新鮮事。
○追求完美會束縛你的思維。
○順序是發現規律的大敵。
○未來就是一系列的可能、趨勢、事件、迂回曲折、進步和驚奇。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事物都會各就各位,形成一幅關于世界的完整新畫面。想要預測未來,我們必須要先預測這些單個畫面的發展趨勢,而且我們對它們之間的聯系了解得越透徹,我們所預測的完整畫面就越精確。
○即使天才領導者,也需要下屬的配合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如果我們把下屬落下過遠,只顧自己朝前跑,那么我們做的就是無用功。發送者和接收者都必須處于同一頻率之內。
○只有腳下的東西有足夠的價值,你才會彎腰。
○喬治?蕭伯納:“‘明智’的人適應環境,不‘明智’的人讓環境適應自己。所有的進步都是依靠那些不‘明智’的人才實現的?!?/p>
○機遇就像在暴風雪中沒有關好的窗戶一樣,可能突然被吹開,又突然被關上。
○蕭伯納:“人們總是喜歡抱怨周圍的環境,但我不迷信環境。那些成功的人們總是自己去尋找機遇,如果他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機遇,那么他們就去創造機遇”。
○應該保留4000本藏書。爾后,除非扔掉一本書,否則就不會增添新書。
○科技是巨大的推動力,但是必須是在與人們的需求和人生平衡的時候才是如此。
○小、精、靈活才能贏得市場。
○整個“歐洲雕塑”共有25種心態和兩個心臟。25個國家的心態與其他無法融合的因素:傳統、雄心、福利和經濟領導權混雜在一起。它的兩個心臟也是以不同的節奏在跳動,一個是經濟霸權,另一個是社會福利。驕傲和雄心都想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無論要達到哪個目標,這兩方面都必須相互妥協,但他們又都不愿意這樣做。歐洲更有可能成為吸引富有的美國人和亞洲人前來參觀的歷史主題公園,而不是它自己展望的美好前景:世界上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在經濟方面,歐洲正經歷的雙重保證的衰落。
○有時,最團結的事情就是擁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中國現有100多個資產超過5億美元的個人。最近,美國的百萬富翁大概有30萬個,這顯然“過于保守”。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把20世紀末稱為一個“非連續性變化”時期。在21世紀初的幾年中,世界已經從非連續性變化時期進入一個長期的連續變化階段。
○如果需要是發明之母,那變化就是創新之父。
上一篇:天下為公:中國社會主義與漫長的21世紀
下一篇:工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