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3】少有人走的路3:與心靈對話
(〔美〕M·斯科特·派克著,劉素云等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5萬字,2017年12月第1版,36元)
△共3部分(12章):[1]人生是一場修行;[2]心靈探索;[3]尋求自己的歸宿。
〇一個成熟的人一定經歷過許許多多痛苦,沒承受過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會成熟。
〇人有了自我意識便開始害羞,害羞讓我們擁有了人性,成為真正的人。
〇世界上大奸大惡之人,都是一些非常頑固、自以為是、很自私的人。
〇如果我們抓住憤怒不放,心靈就會停止成才,我們的靈魂之花也會因此枯萎。
〇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混亂的思考,而一切混亂和草率的思考都源于人們逃避問題和痛苦的趨向。
〇周密而完善的思考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只有不畏艱難、勇敢向前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〇虛無主義的邏輯推演到最后,就會把一切事物視為無價值。
〇自愛意味著關懷、自尊、責任和對自我的了解。
〇視自我為頭等重要,這是自愛;自我感覺總是良好,這是自負。
〇心理上最不健康、最不成熟的特征之一,就是神秘感和好奇心的缺失。
〇王爾德:“每個圣徒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
〇只要我們能夠戰勝自戀,就能夠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〇人在瀕死時會經歷的一些特定階段:否認→憤怒→商討→抑郁→接受。
〇在整個的生命里,一個人還必須學習死亡。學習如何面對死亡,這是所有偉大宗教最核心的內容。耶穌說:“誰越是想堅守他的生命,誰越會失去他;誰越是能夠放棄他的生命,誰越會得到它。”
〇《傳道書》:“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蒼天在上,該是什么就是什么;該開始時就開始,該停止就停止”。這是一種非常深邃的精神智慧。
〇性是一件偉大的禮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隨時隨地、針對所有的人。
〇大約2500年前,宗教與科學是合二為一的,統稱為“哲學”。
上一篇: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對謊言
下一篇: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慮的年代獲得精神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