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南臺創作的研究評論文章
◎郭彩娟 郎偉
1985年
森天.現實主義的真實寫照[J].無名文學.1985(3)
張鐸.阿蛋悲劇的啟示[J].無名文學.1986(10)
1989年
鐘虎.南臺小說散論[J].塞上文壇.1989(1)
陳玉蕊.深沉凝重的藝術風格[J].塞上文壇.1989(2)
1990年
陳琢如.震顫心靈的悲劇[J].寧夏創作通訊.1990(1)
喬遷.掙不脫的枷鎖——讀南臺的《離婚》[J].小說評論.1990(3)
張賢亮.《女人和小鎮》序[M]//南臺.女人和小鎮.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0
郭文珍.文化的怪圈和歷史的怪圈——讀南臺的《離婚》[N].寧夏大學學報.1990-12-31
1992年
楊小林.緩緩細嚼出濃密的滋味來[J].塞上文壇.1992(1)
丁朝君.樸拙白描中的鋒芒[N].寧夏日報.1992-12-12
抱谷.黃土地的果實[J].寧夏創作通訊.1992(2)
1995年
賈羽.長篇小說《一朝縣令》引發的話題[J].北岳風.1995(6)
1997年
楊志武.談《一朝縣令》的憂患意識[J].黃河文學.1997(6)
沈克尼.南臺與他的《一朝縣令》[J].寧夏畫報.1997(10)
木子.我愿作家寫現實——讀《一朝縣令》所想到的[J].全國新書目.1997(11).
劉玉虎.《一朝縣令》的美學價值[J].朔方.1997(12)
克儉.小說的良知與社會關注——讀長篇小說《一朝縣令》[J].朔方.1997(12)
1998年
高嵩.文學現實主義與《一朝縣令》[J].文藝評論.1998(2)
高嵩.文學現實主義與《一朝縣令》[N].固原師專學報.1998-04-15
陳玉蕊.心存涇渭 悲喜交融——評南臺的《一朝縣令》[J].寧夏社會科學.1998(4)
蔡申.想起了“阿Q”:讀《渦旋》與《一朝縣令》[N].文藝報.1998(24)
蔡申.“文化大革命”與國民性——讀《渦旋》與《一朝縣令》[J].寧夏社會科學.1998(4)
陳琢如.權力怪胎的淋漓表演:讀長篇小說《一朝縣令》[J].六盤山.1998(2-3)
雷達,張鍥,曾鎮南.北京《大槐樹叢書》研討會紀要:《一朝縣令》一部描寫中國70年代中期生存狀態的現實主義力作[J].六盤山.1998(4)
西夏.南臺長篇小說《一朝縣令》研討會紀要[J].小說評論.1998(5)
李文德.《一朝縣令》的成就與藝術特色[J].黃河文學.1998(5)
1999年
謝保國.黃土地上沉重的寓言——評南臺的長篇小說《一朝縣令》[N].寧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張鐸.用環境表現主題——讀南臺的兩部中篇小說[M]//王邦秀.寧夏文學作品精選·評論卷.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327
2000年
毛竹.增地三丈井,淡釀隔宿醉——讀南臺的短篇小說《親戚》[J].飛天.2000(1)
丁朝君.論南臺中篇小說中的女性形象[J].朔方.2000(10)
2001年
紫薇琴心.艷陽下的暗陰[J].山西文學.2001(11)
2002年
大林.中國當代第一部不署名小說[N].貴港日報.2002-02-02
郎偉.《渦漩》和《一朝縣令》的得與失[M]//朗偉.負重的文學.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275
馬紅薇.語言藝術的魅力——談《只好當官》的語言特色[N].寧夏日報.2002-07-04
紫薇琴心.《只好當官》署名〇〇[J].寧夏日報·西部周末.2002-06-21
紫薇琴心.混混兒進天堂——評《只好當官》的怪現象[N].銀川晚報.2002-07-25
何鎮邦,江曾培等. 《只好當官》短長評[N].新消息報.2002-08-03
蔣楚婷.署名〇〇:自信而無奈之舉[N].上海文匯讀書周報.2002-08-09
雪晴.從《一朝縣令》到《只好當官》[N].寧夏廣播電視報.2002-08-21
雪晴.從《一朝縣令》到《只好當官》[N].寧夏文藝家報.2002-09-15
紫薇琴心.不寫貪官,能不能反腐敗?——簡析《只好當官》中高舉的形象[J].黃河文學.2002(6)
沈克尼.不老實的老實人——我說“南臺”[J].朔方.2002(10)
王薇薇.張賢亮發現“南臺現象”[N].寧夏日報.2002-11-21
曹海英. 《只好當官》終于署上作者名[N].銀川晚報.2002-11-24
火會亮.讀《只好當官》[N].固原日報.2002-11-29
雷達.讀《一朝縣令》[M]//雷達.思潮與文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張賢亮,邵燕祥等.《只好當官》短長評[N].新消息報.2002-12-19
2003年
火會亮.給讀者一個深思的微笑——讀《只好當官》[N].新消息報.2003-01-02
蔣楚婷.諷刺、幽默與喜劇小說——關于《只好當官》的對話[N].寧夏文藝家.2003-01-25
毛竹.50年一遇?[N].銀川晚報.2003-02-08
崔保國.官場喜劇,人間悲劇——讀南臺新作長篇小說《只好當官》[J].朔方.2003(4)
張南.中國文學的一件事:長篇小說《只好當官》[J].六盤山.2003(3)
唐榮堯.南臺——空地植樹者[N].銀川晚報.2003-08-04
2005年
牛學智.請不要誤讀南臺[N].現代生活報.2005-09-14
2006年
陸渭南.特立獨行的“第一”作家[N].京江晚報.2006-02-21
楊小虎.心是金的,眉宇間自有光華[N].新消息報.2006-03-21
陸霖霖.用廢話捍衛良心[N].文匯讀書周報.2006-08-15
莊電一.寧夏作家寫出“另類”長篇[N].中華讀書報.2006-09-27
牛學智.對喜劇性小說的粗淺界定[N].中國圖書商報.2006-10-24
白草.喜劇小說的歧途[N].銀川晚報.2006-12-24
楊小虎,南臺.尋找自己的“空地”——關于“段子小說”《廢話藝術家——王三豐》的對話[J].朔方.2006(8)
2007年
國平.一部“段子長篇小說”[N].寧夏文藝家.2007-01-05
劉觀濤.一株谷底的合歡樹——記圖書策劃人南臺[J].出版廣角.2007(2)
紫薇琴心.是歧途還是大智慧?[N].銀川晚報.2007-01-19
火仲舫.空地植樹漸成行,曲徑通幽新天地——也談南臺的長篇小說創作[N].銀川晚報.2007-02-02
火仲舫.空地植樹綠成蔭[N].寧夏文藝家.2007-02-05
閔良.端詳一下這棵樹[N].銀川晚報.2007-02-16
王西平.揭示南氏“小說”陰謀[N].銀川晚報.2007-02-16
高耀山.特別創新——讀《廢話藝術家——王三豐》[N].銀川晚報.2007-03-05
馮曉瀾.無用之廢話,有用之開拓[J].黃河文學.2007(4)
劉健彷.南臺喜劇小說獨領風騷[N].中衛日報.2007-05-15
珍爾.長篇小說的“一分鐘閱讀”[N].寧夏文藝家.2007-07-05
2008年
白草.《一朝縣令》的閱讀記憶[N].銀川晚報.2008-11-10
紫薇琴心.南臺筆下的狗[J].編輯之友.2008(4)
2009年
呂曉東,南臺.對話千年大挑戰[N].銀川晚報.2009-01-09
雷達.悶暗、滑稽與美麗[N].寧夏文藝家報.2009-07-05
胡平等.胡平等諸家評說《一朝權在手》[N].新消息報.2009-10-13
王春林.一部以諷刺為特色的喜劇小說——評南臺長篇小說《一朝權在手》[N].上海文匯讀書周報.2009-10-16
王春林.一部以諷刺為特色的喜劇小說——評南臺長篇小說《一朝權在手》.中國作家網.2009-10-19
何鎮邦.一部有生活有特色有力度的書——評《一朝權在手》[N].新消息報.2009-11-25
曾鎮南.幾乎無事的悲喜劇.中國作家網.2009-11-25
何鎮邦.一部有生活有特色有力度的書——評《一朝權在手》.中國作家網.2009-11-30
雷達.化嚴酷為喜劇[N].文藝報.2009-12-22
馬紅薇.簡評《廢話藝術家——王三豐》[J].黃河文學.2009(12)
2010年
高嵩.官場喜劇《一朝權在手》[J].朔方.2010(4)
蔡葵.整個中國的人生 驚心動魄的關系——讀《一朝權在手》[N].寧夏文藝家.2010-07-05
曾鎮南.幾乎無事的悲喜劇[M].播芳馨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5月版
2011年
馬嘉耕.高舉的“可笑性”及對阿Q形象的繼承和擴展[J].黃河文學.2011(9)董寶君.深沉的憂患與呼喚——評南臺長篇小說《只當好官》[N].新消息報.2011-11-25
2012年
董寶君.深沉的憂患與呼喚——評南臺長篇小說《只好當官》[J].共產黨人.2012(2)
2013年
康鵬飛,張銀江.專訪寧夏作協副主席南臺:一位有“專業”的作家(2).中國訪談網.2013-06-08
2015年
胡德才.論南臺的喜劇小說[N].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5-30
2016年
李生濱,田燕.南臺的“諷刺”小說[M]//李生濱,田燕.審美批評與個案研究——當代寧夏文學論稿.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01
上一篇:曾杏緋繪畫風格及其淵源
下一篇:有關文學評論、民族文學和“西海固文學”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