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影《哈姆雷特》(片段)
原作:〔英〕莎士比亞 導演:〔英〕勞倫斯·奧利弗
【劇中角色】
哈姆雷特,男,青年
母后,女,中老年
(一)
(聽到哈姆雷特的腳步聲,波樂紐斯慌忙躲進幕布后面。)
哈姆雷特:母親,有什么事情?
王后:哈姆雷特,你把你父親大大地得罪了。
哈姆雷特:母親,你把我父親大大地得罪了?
王后:好了,好了,你的回答真是瞎扯。
哈姆雷特:得了得了,你的問話別有居心。
王后:怎么了,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什么又怎么了?
王后:你忘了是我?
哈姆雷特:我沒有忘,沒有!你是皇后,你丈夫弟弟的妻子。我真但愿你不是我的母親。
王后:好,我去叫會說話的跟你說。
哈姆雷特:來來,你坐下來,你不許動。我要在你面前豎一面鏡子叫你看一看你的內心的最深處。
王后:你想殺死我?救命,救命(波樂紐斯:救命,救命——)
哈姆雷特:什么?耗子,死吧,我叫你死。
(哈姆雷特早就疑心幕布后面有耳朵,他一劍刺了進去。)
王后:啊——
哈姆雷特:死吧。
王后:你干了什么了?
哈姆雷特:我不知道。那是國王!
王后:哦——好一樁魯莽血腥的行為。
哈姆雷特:血腥的行為?好母親,這跟殺死一位國王再嫁給他的兄弟一樣狠了?
王后:殺死國王?
哈姆雷特:對,母親,正是這句話。
(不管母親怎么哭個不停,哈姆雷特決心要傷透她的心。)
哈姆雷特:別老擰著你的手,你坐下來,讓我擰擰你的心,我一定擰,只要你的心不是石頭做成的。
王后:我到底做了什么事,你敢這么粗聲粗氣的?
哈姆雷特:干的好事啊!你玷污了賢惠的美德,把貞操變成偽善,從真誠的愛情的熔巖上奪去了玫瑰色的光彩,畫上道傷痕,把婚約都變成了賭鬼的誓言。
王后:到底什么事?
哈姆雷特:請你看看這幅畫像,你再看這一幅。這就是他們兄弟倆的畫像。這一幅畫面貌是多么的風采啊!一對叱咤風云的眼睛,那體態不活像一位英勇的神靈剛剛落到摩天山頂,這十全十美的儀表仿佛天神特地選出來向全世界恭推這樣一位完人——這就是你的丈夫。你再看這一個——你現在的丈夫,像顆爛谷子,就會危害他的同胞,你看看這絕不是愛情啊!像你這樣歲數情欲該不是太旺,該馴服了,該理智了,而什么樣的理智會叫你這么挑的,是什么魔鬼迷了你的心呢?羞恥啊!你不感到羞恥么?如果半老女人還要思春,那少女何必再講貞操呢?
王后:哦,哈姆雷特,別說了,你使我看清我自己的靈魂,看見里面許多黑點,洗都洗不干凈。
哈姆雷特:嘿,在床上淋漓的臭汗里過日子,整個兒糜爛哪!守著骯臟的豬圈無休止地淫亂!
王后:哦,哈姆雷特,別再說了,這些話就像一把把尖刀,別說了,好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一個兇犯,一個惡棍——奴才,不及你先夫萬分之一的奴才,一個竊國盜位的扒手,從衣服架子上偷下了王冠裝進了他自己的腰包。
王后:別說了。
哈姆雷特:一個耍無賴的——國王!
(二)獨白
哈姆雷特:活著,還是不活?這是個問題。究竟哪樣更高貴,去忍受那狂暴的命運無情的摧殘,還是挺身去反抗那無邊的煩惱,把它掃一個干凈?去死,去睡,就結束了。如果睡眠能結束我們心靈的創傷和肉體所承受的千百種痛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去死,去睡,去睡,也許會做夢!唉,這就麻煩了,即使擺脫了這塵世,可在這死的睡眠里又會做些什么夢呢?真得想一想,就這點顧慮使人受著終身的折磨,誰甘心忍受那鞭打和嘲弄,受人壓迫,受盡侮蔑和輕視,忍受那失戀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門的橫征暴斂,默默無聞的勞碌卻只換來多少凌辱!但他自己只要用把尖刀就能解脫了。誰也不甘心,呻吟、流汗拖著這殘生,可是對死后又感覺到恐懼,又從來沒有任何人從死亡的國土里回來,因此動搖了,寧愿忍受著目前的苦難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種苦難。顧慮就使我們都變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斷的本色蒙上了一層思慮的慘白的容顏,本來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業,由于思慮就化為烏有了,喪失了行動的能力。
訓練提示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四大著名悲劇之一。該劇講述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復仇的故事。悲劇雖然取材于丹麥歷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宮廷內部的腐化和墮落的尖銳的斗爭。哈姆雷特替父報仇,殺死他的叔父雷歐提斯,他自己也被叔父暗算,在與雷歐提斯的決斗中中毒劍身亡。這場發生在宮闈之中的沖突,不僅是家庭的悲劇,而且是皇宮、國家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哈姆雷特的形象常常是人們談論這一悲劇的重要話題之一。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形象。作者集中揭示了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他對現實的悲觀認識的沖突。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樣完美。而另一方面,現實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個思想家那樣地思考許多哲學問題,卻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為父報仇,可是他內心又很矛盾,因為他想的不光只是為父報仇,而是扭轉整個乾坤。在這樣艱巨的任務面前,他想要行動也行動不起來。這個人物既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宮廷貴族后代悲觀、憂郁的消極一面。莎士比亞通過這個人物的悲憤與失望、苦悶與彷徨,批判了丑惡的現實,也揭示出哈姆雷特悲劇的必然性。
《哈姆雷特》不僅顯示了莎士比亞思想的深刻,還顯示出作者藝術上的成熟和才華。劇中除了描寫哈姆雷特的復仇情節線索之外,還安排了雷歐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兩條復仇線索,以相互聯系和襯托。在復仇情節之外,莎士比亞還寫了哈姆雷特和奧菲麗婭之間的愛情,哈姆雷特和霍拉旭之間的真誠友誼,哈姆雷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親復雜的關系等。在突出悲劇的陰郁、灰暗、緊張的氛圍的同時,作者又穿插進嘲諷的詩句和插科打諢的幽默場面,使得戲劇達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顯示出豐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會畫面。
劇中大量的獨白和對白都是詩一樣的語言,華美,富有激情,對展示人物內心世界和人物性格、揭示矛盾沖突、推動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表達時要注意情緒的飽滿和貫穿,重音的選擇要準確鮮明,尤其是片段一,對于吐字、氣息等基本功的要求比較高。
上一篇:《勝利的故事》賞析
下一篇:《英國電影《簡·愛》(片段)》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