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我得感謝粗糧。在我的骨子里,流淌著父母的基因和骨血,吃著母親并不豐盈的乳汁,跟同齡的孩子一樣,吃著粗糧長大。沒有這牌子那牌子的奶粉,沒有這樣那樣的零食。我那可憐的零食諸如爆玉米花、紅薯干、豆豉等來自粗糧。粗糧,名字里帶有卑賤的基因,跟養尊處優的細糧無法平起平坐。但正是這些同鄉親一樣有著質樸外貌的粗糧們,為我提供了成長必需的熱量和能量來源,盡管我的身材不怎么身高馬大,甚至文弱瘦小,甚至并無縛雞之力,但我依然打心底里感謝那些粗糧兄弟。
那個叫做三槐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家鄉。四面環山,山高峻陡峭,土地零星,人均占有量極少。靠河邊像個小小的盆地,土地平整,莊稼長勢好,可是分到每家每戶的耕地更是少得可憐。我記得,我的六口之家分到不足一畝的河灘地,盡管少,極金貴,那上面生長著五谷雜糧。我記事的時候,水田起旱,不再種稻子,除了一季冬小麥,其余都是粗糧:包谷兩茬,土豆、地瓜、豆類,就像一個臨時搭建的鄉村小舞臺,粉墨登場的盡是灰頭土臉的“土包子”小角色,沒有明星大腕,上演的不外乎鄉間地頭的家常里短。從種洋芋開始,算是拉開一年農事的序幕。父親書教得好,種莊稼也是行家里手。碰上節氣來得早的時候,立春剛過(其實立春只是一個季節轉換的標志,并不是天氣轉暖,仍然還是冬天),父親就開始在不到一畝的河灘地上點洋芋,還得留下種玉米的地方,一行土豆一行玉米,當地叫做行行田,其實正規的叫法是“套種”。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的仲夏,洋芋即將收獲,沒成想下起連陰雨,淋淋漓漓,根本上不了地。河邊那塊地,洋芋長勢好得很,有些成熟的洋芋早已急不可耐地探出了身子。經驗告訴我們,長足了的洋芋久泡在潮濕的地方,不及時挖回來就會爛掉。等天晴已經來不及了,母親索性帶著我們姐弟,干脆脫了鞋子,用手當鋤子挖,洋芋個頭大,沙質土地松散綿軟,從土里找到并不難。硬是沒用農具把洋芋搶了回來,雖然手上起了很多倒刺,心里還是很舒暢,豐收的洋芋是我們的養命之物,怎能怠慢?
同樣是那塊地,土地承包到戶的第二年,玉米出奇地取得豐收。成熟的玉米棒子足有一尺多長,粗粗壯壯的。我那時小,跟著母親掰棒子。我用挎籃往回運送,每次裝不下幾個就夠我背了。土地就像人一樣,卸下了身上的束縛,生命力和爆發力一起迸發。人勤地不懶,分到土地的鄉親,對土地傾注滿腔心血。玉米田里還點有黃豆、四季豆,反正見縫插針都種上了五谷雜糧。什么都長,土地真是神奇。人們不會偷懶,更不會磨洋工,家家都甩開膀子,汗珠子滾太陽。土地對得起人的付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地邊坎沿,點的是南瓜黃瓜,拉著綠油油的瓜蔓,自由前行,有的從高高的石坎垂下翠綠的藤蔓,一路開出一朵朵金黃的花朵,花謝蒂落,小小的南瓜黃瓜就潛伏在蓬松松的綠蔭里,幾天不見,翡翠綠玉般的果實就透出了眉眼,對著人笑。種瓜需要施肥,用豬圈里的豬糞做基肥,苗出來再澆上大糞水,然后靜等收摘。坎沿土層薄,水分涵養差,肥分不足,栽上蔥、種下葵花,蔥一茬茬地飄香著小日子,葵花先是開出金黃閃亮的花,也算鄉間美麗的風景,起碼看了像是對著太陽,心里燦燦爛爛的。
粗糧中還有一種叫做蕎麥的莊稼。我們那兒,蕎麥種在最貧瘠的瘦地上,不長別的莊稼,種了沒有收成等于浪費土地資源。蕎麥卻不擇土壤肥分,長得水靈靈,苗秀秀氣氣的,開花了,細碎的花飄了滿地,真像冬天的薄雪。一捆捆割回來,用連枷脫粒,三棱形的種子也是果實,曬干磨面,脫皮的蕎麥殼填充枕頭,母親用蕎面包角角兒,做火鐮刀(一種食物),味道別致,吃了還耐饑餓。用蕎麥做成的涼粉,澆上蔥姜蒜辣,還有小茴香葉、藿香葉,那滋味真的美極了。一直是家鄉過大事擺大席的一道菜,嫩滑爽口,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歡。當時的鄉場逢集就有人擺小攤賣涼粉。白生生的涼粉,切成條的,浸泡在清水里,盛在小黑碗里,澆上調料水水,兩毛錢一碗,坐在小木凳上或者小竹椅上,吸吸溜溜的享用,好不愜意!那時路過小攤,口水不知咽了多少回,經濟拮據,一毛錢吃碗涼粉簡直是一種奢望。那句“不吃涼粉騰板凳”是多么有趣的俗語。
正是許許多多的粗糧,養育了一座村莊。母親的智慧尤其是廚藝,也通過粗糧大放異彩。土地上長出的五谷雜糧,在母親的精心制作中,變成了一道道美味,雖說土得掉渣,但從養生的角度來講,豐富的膳食纖維、多樣性食材既美味又營養。就連濾粉過后的紅薯渣,母親也能做成口味不賴的炒紅薯渣饃,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有味。夏天,母親常用粗糧做雜糧蒸飯,包括玉米、洋芋、青豆角、干蘿卜絲、地軟,佐餐的菜是豬油炒干霉菜,口感軟軟和和,特別有幸福感。有時候,母親大方地從梁上風干的臘肉上割下一塊,加上蘿卜干、干豆角添水燉煮。重頭戲是一道臘肉炒香椿的農家土菜,有了肉香,飯就格外可口,簡直跟過年一樣的待遇。
粗糧時代,什么都簡單。素面朝天,簡衣縮食,禮尚往來,重情重義,而人情并不因此而淡薄,也許這正是人們念念不忘過去那苦日子的原因。
(作者單位:陜西省山陽縣天竺山鎮初級中學)
上一篇:《難忘米酒香》魏人彪散文賞析
下一篇:《難舍槐花香》馬寶學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