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
歐率更帖
【原文】
臨川石刻雜法帖一卷,載歐陽率更[1]一帖云:“年二十馀,至潘陽,地沃土平,飲食豐賤,眾士往往湊聚。每日賞華,恣口所須[2]。其二張才華議論,一時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國土[3],出言便是月旦[4];蕭中郎頗縱放誕,亦有雅致;彭君摛藻[5],特有自然。至如《閣山神詩》,先輩亦不能加。此數子遂無一在,殊使痛心。”茲蓋吾鄉故實也。
【注釋】
[1]率(lǜ)更:即率更令,歐陽詢曾任太子率更令。率,作“計”解;更,古夜間計時單位。[2]恣口所須:大飽口福。恣,無拘束。須,同需。[3]國士:字面意為國中的戰斗之士,實際上它最初是用來專門稱呼被各級統治者從武士中精選出來的勇士的。《左傳·成公十六年》載晉、楚鄢陵之戰,晉軍將領深患楚軍“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這里所說的“國士”,便是指的楚軍中精選出來的武士。先秦典籍中出現的“教士”、“賢良”、“俊士”、“材士”、“桀杰”,其實指的都是“國士”,后用為人之敬稱,所謂“無雙國士”。[4]月旦:月亮出來爍爍其華的樣子。成語“舌端月旦”,意為常在談話中議論別人。其出處于宋·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陽秋。”[5]摛(chī)藻:滿腹經綸。摛,傳揚、鋪展的意思。藻,華麗的文采、文辭。這是指施展文才。
【譯文】
在(江西)臨川縣的一處石刻中夾雜著一卷法帖,這卷法帖記載了歐陽率更的一段話,帖上說:“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來過鄱陽郡,這里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開闊,食物和水都很廉價,很多有才華的人時常聚集在這里。每天在這里賞花飲酒,大飽口福。在這些人當中,有兩個姓張的人,才華橫溢,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殷、薛的兩位士人,其才華也就不必說了;一位姓戴的先生也是當時有名的勇士,一旦發表評論就是定論;有個姓蕭的中郎雖然顯得放誕不羈,但也不失文雅風度;彭先生很喜歡施展才華,他寫的文章平靜自然。其中寫的《閣山神詩》,前輩高人都不能超過。上面的名士才子已經都不在人世了,特別使人痛心不已。”以上都是我故鄉值得稱道的事啊。
【評析】
這篇文章主要敘述歐陽率更帖中所記述的一些話。先記述鄱陽郡的生活氣氛,“地沃土平,飲食豐賤”。然后再記述那里文人志士的特點,如“其二張才華議論,一時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等。最后感嘆這些文人志士逝去。此篇文章通過對鄱陽郡才人志士特點的描述來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古代很多詩人在懷念友人時,都會通過寫詩的方式來表達對友人的懷念。比如,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還有北宋詩人黃庭堅《寄黃幾復》詩云:“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這首七律即黃庭堅寫給知交黃幾復以傾訴別離之感、懷念之情的寄贈詩,是為山谷詩中的名篇。古代的文人在社會交往中常常以詩代柬。
上一篇:《容齋隨筆·容齋續筆》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平天冠》譯文與賞析